一位縣委書記的心聲直白:《芝麻官悟語》

作者:王敬瑞

第一部分

序(1)

邢賁思

作者王敬瑞同誌長期在基層從事領導工作,他從內地農村,到祖國邊陲青藏高原,從鄉、鎮、區的領導崗位,到陽泉市政府副市長,他的領導工作經曆了廣闊的地域,他對基層的人民群眾有著多方麵的了解,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他認真實踐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執行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被國家人事部評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他的事跡也多次被中央有關媒體宣傳報道過。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敬瑞同誌把自己多年來在基層領導工作崗位上所獲得的彌足珍貴的心得體會,像珠子似的一顆顆串起來,彙微成巨,寫成了這本《芝麻官悟語》,對領導者素養、領導方法尤其是領導藝術進行了一些理論上的探索和實踐中的嚐試。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知道,領導藝術是有效領導最富有魅力之所在,是領導科學研究中最精彩動人的部分,同時,也是領導者感到最難以把握的東西。在領導實踐中,人們常常看到,同一層次的領導者,為完成同樣的工作任務而運用同樣的領導條件和工作方法,但實踐效果卻大不一樣。有的運用自如,得心應手,事半功倍;有的雖然忙忙碌碌,卻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究其原因,很多情況是領導藝術水平的高低不同。高超的領導藝術,是事業成功的重要秘訣之一。

領導藝術,從領導者素質的高度看,是一種技能;從領導過程和領導活動方麵來看則屬於領導科學的方法論範疇。可以認為,領導藝術是領導方法的高級形態,它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科學性。領導藝術,作為各級領導者都應掌握和運用的基本領導技能,雖然同領導者個人的運用技巧關係很大,但領導藝術並不是領導者個人主觀臆造的,而是符合於客觀發展規律,遵循一定科學原則的活動過程。在領導活動的實踐中,領導藝術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有時甚至使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隻要深究一番,便不難看出,真正能稱得上領導藝術的領導活動,無一不是立足於一定的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的。《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談判”,這是眾所周知的運用高超的指揮和領導藝術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諸葛亮和毛澤東的大智大勇,令人欽佩,然而,他們的成功,決不是單純的冒險,而是對主客觀形勢和對方的心理素質、心理活動進行科學分析的結果。“空城計”的成功,看起來純屬偶然,然而,偶然性之中含有必然性,這隻有經過科學分析才能掌握。離開了科學性,領導藝術就可能變成蠻幹或碰運氣。

二是靈活多樣性。領導藝術不像一些規範化的領導方法那樣有嚴格和固定的程序與模式,它的運用有著很大的靈活性。所謂靈活,就是隨機應變,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製宜,就是適應主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機動地變換、運用領導方式、方法,做到機動巧妙,善於變通。這是領導者在反複實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敏捷的反映能力和高超的運籌技藝的體現。正是由於領導藝術具有靈活性,才使得它的運用呈現出多樣性,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不僅不同的領導活動形成不同的領導藝術,即使是在同一領導活動中,由於領導者的氣質、性格、專長、思想修養、理論水平、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各不相同,表現出的領導藝術也各不相同。靈活多樣性是領導藝術的最顯著特征,不具備這一點,就談不上“藝術”。

三是創造性。領導活動有程序化活動和非程序化活動之分。程序化的活動有固定的解決規範和程式可用,比較容易掌握。非程序化的活動不存在確定規則可循,缺乏有效方法可供直接運用,需要機動靈活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領導藝術常常是在這種非程序化的活動中表現出來。孫子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神。”正是由於領導藝術的這種非程序性使人對其產生“神秘感”。而領導藝術的高明之處正是在於解決問題的超脫常規,不按固定模式,以創造性的方式達到預期目的。沒有創造性,就談不上領導藝術。領導者探索和掌握領導藝術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創造性是領導藝術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