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的平峰山山脊上,它西起和龍縣土山鄉東山村二道溝的山坡上,蜿蜒經過於河龍市的西城、龍門鄉、龍井市的細鱗河、桃園、銅佛、延吉市的八道、煙集、長安鄉等的崇山峻嶺中,消失在東距延吉市15公裏的磨盤山附近。長城多為土築,也有石築,全長約150公裏,已發現烽火台17座。最長的一段是從細鱗河至老頭溝鎮的一段,約長10公裏;保存最好的一段在老頭溝的官船村,尚存高約3米左右。
古長城無文獻記載。據研究認為是東夏國的江城。也有認為始建於渤海,其與琿春的“邊壕”一起是渤海中京和東京的拱衛之城,後為東夏國利用並改建為防禦工程。還有認為它是金代長城或高句麗時期長城。
5、鏡泊邊牆
它位於鏡泊湖中南段的東岸上,在江山嬌林場施業區內。土石結構,依山向東南走向而蜿蜓,發現長度為4.5公裏。西段湖岸段有堆石外,其餘多為土築或土石混築,每隔50--80米有馬麵突出牆體。高2米左右,基闊1.5米,頂寬0.8米,石築段落保存較好。群眾反映:此邊牆可達吉林。初步考查認定為金末東夏國的遺存,即為金代小長城,是防蒙古軍南下的軍事工程。1990年經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斐優城
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圖們江畔之左岸,位於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所在地的東城,隔江相望即是朝鮮的塞別爾郡市。該城周長2023米,牆高3-4米,基寬9米,東西南北各一門,具有角樓、馬麵等遼金古城的典型特點,是遼金古城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該城內曾出土過十枚銅印,其中一枚為金代晚期的銅印,一枚無年號的銅印和兩枚紐小銅印外,其餘均為蒲鮮萬奴建立東夏國的銅印。銅印為兩種:一種是東夏國“天泰”年號的銅印;另一種為東夏國“大同”年號的銅印。因此認為,該城為金代晚期和東夏國的城址。有人考證,該城為東夏國的“東京”。
──《東夏史料》
無盡的旅途
在格爾木的地下室,可以說是我自從卷入這個巨大的謎題以來,第一次了解了如此之多的秘密。
(附療養院走廊、房間、地下室插圖及平麵圖)
我一直想寫下些什麼,但是我一直不敢動筆。
我不知道我現在所作的,是否是正確的,是否應該為其他人所知道,如果有人通過我的這些文字,也走入了這片旋渦,對於他來說,應該是意味著無妄之災。而我作為這些文字的始作俑者,也恐怕難逃策劃者的惡名。
在這大大小小被包裹著的謎團中,我既在謎團內,又在謎團外,我甚至自己都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
一切如斯,在蓮花的層層花瓣之後,我總是看到所有的一切如舊擺在那裏,我也許進了一步,然而終究也進的不多,這一切似乎是無盡,又似乎是一個輪回。
③思③兔③網③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如何,我也隻能不停地走下去。
吳邪
──2005年 於格爾木
按:這是我最後寫下的一篇,接下來,我要重新啟程去柴達木的深處,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回來,如果我一去不回,那麼這本東西,能夠讓別人知道,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記住,如果你無法理解我寫的東西,也請你不要深究,因為之後,是一個巨大的深淵。
(《吳邪的私家筆記》完)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