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消滅敵人四萬餘人,自身損失千餘人 ,為何會攻不下一個小小安市城。”
李世績垂首道:“是高麗名將楊遇春精於用兵,死守不退之故。”
“是嗎?青藤!”
“小人在!”一直侍立殿前的一名衛士,立刻上前跪倒。
“我記得你以前當過太宗皇帝的衛士,曾隨太宗皇帝出征高麗對嗎?”
“是!”
“當年,你隨侍太宗皇帝攻安市城時,可有什麼特別的事發生嗎?”
“稟皇後,小人隨太宗皇帝出征,一直擔任太宗皇帝的近身衛士,小人還記得我軍剛紮在安市城外不久,就有兩個人夜入軍營。也不知道那是何方人物,竟能輕易地直入太宗皇帝的金帳而不被發現。太宗皇帝見到他們後居然不震怒驚慌,隻令我們幾個衛士送上美酒,就讓我們到外麵守著了。那一夜他們都在裏麵喝酒,小人隻斷斷續續聽到裏麵幾句話。太宗皇帝好象說‘歲月如霜,朕已老了,你們卻風彩依舊。’另外一人最後說了一句話小人卻記得很清楚‘皇上即執意如此,我也不再相勸。你我便以高麗存亡再鬥上一場,皇上你能滅高麗,我必能救高麗。’後來,他們就走了,太宗皇帝竟然親自把他們送出帳,然後他們就消失在萬軍之中,小人不知道他們怎麼來的,也沒看到他們怎麼走的。再後來,不知怎麼,安市城怎麼也攻不下,我軍的糧道又被破壞,糧食運不來。按理說我軍的糧道一直有精兵保護,沒有理由被破的。可事實確實發生了那樣的事。我軍糧草不繼,太宗皇帝隻得下令退兵。在退兵前,太宗皇帝還備了厚禮,令人送入安市城中,說給守城主將。小人原以為是送給楊遇春將軍的,可太宗皇帝卻不提楊將軍的名字,隻一再重複要送給守城主將。禮物送入城後,楊遇春將軍在城頭答禮,太宗皇帝在城下遙望城頭良久,方才長歎退兵。小人一直不知道,太宗皇帝最後那失望歎息的神情是為了什麼。”
此刻歌舞早止,眾臣聽著這個小小衛士講著二十餘年前的一段密史,無不驚異。
武皇後臉上也現神往之色:“你可記得那暗夜來訪的兩個人如何形貌?”
青藤臉上忽現出極為奇特的神情:“小人永遠不會忘記那個人的,我不能形容他的樣子,因為小人實在不知道怎麼說才能說明白,隻知道一看到其中的一個人,就覺得看到了神仙,那是真正的人間諦仙。他身旁的那個人高大威猛一臉虯髯,可不知怎麼和那神仙一樣的人站在一起,竟似無比匹配一般,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武皇後望向李世績:“英國公,你是當年隨駕之將,你可知那二人是何方神聖?”
李世績垂首施禮:“臣已老邁不堪,當年的往事,實在記不清了。”
武皇後眼神一冷:“英國公!”
李世績恭敬地道:“皇後,已經二十多年了,物是人非,世人都已盡忘往事,皇後再要深究,又有何益。”
武皇後默然良久,方才道:“英國公,你說得的,二十多年了,說不定當年的英雄已化雲煙,你說對嗎?”
李世績點頭:“臣想,他們應是已不在這人世間了。”
武皇後神色一動:“你說他們死了?”
李世績臉上現出一縷笑意:“臣並沒有認為他們死了,臣隻是以為他們已不在人世間了。”
“為什麼英國公會有如此推測呢?”武皇後深深地看著他。
李世績垂首道:“如果他們還在人間,以臣之能,萬萬攻不下高麗。”
武皇後黯然點頭:“不錯,如此人物又豈是你我可以祈及的。說了這麼多往事,我也累了,你們都去吧!”
眾臣紛紛施禮退出,武皇後一人徐步踱出宮殿,舉頭望高空一輪明月,輕輕歎息一聲:“師尊啊,媚娘多想看看那傳說中的不世英雄,見一見令你至死不能忘懷的人啊。”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次日,李世績上本告老。武皇後準奏。第二年,李世績安老而死,立國之初,掀起風雲的英雄們自此盡亡,傳說中的許多英雄也漸漸湮沒,正史中,不再有他們的名字。
有唐一代,突厥與大唐一直保持較密切的關係,雖然有時也起爭端,但畢竟留血衝突遠較前朝為少,不少胡人,都能在唐朝做上高官,對大唐的敵意自然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