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熟悉不過.
"是棋亭相識人留的麼?"
"...不是."
八王爺他,既見楓色,便已多情.
追命走的時候一步三回頭,穆鳩平什麼也沒有說就跟著他們默默的離開了.
八王爺在追命踏出府邸的時候突然開口.
"你是不是,姓崔?"
"...大爺我正是姓崔,如何?"
"略商,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果然是好名字."
放縱,也僅此一次.
香甜的小指17(2007-03-20 03:46:43)轉載▼ 分類: 逆水相關
【17】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
扶琴而奏,口裏念念有詞的書生搖了搖頭,似乎是想甩開什麼,然後低眉勾唇一笑。
北宋末年,女真祖崛起,建立金國。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淶流河起兵反遼,北宋料遼國必亡,想乘機奪回被占已久的燕雲十六州,遂與金相約攻遼,自中京失陷後,遼天祚帝欲出走西夏,途中為金軍所俘,遼朝遂告滅亡,時在金天會三年(1125年)。
兵敗如山倒,八王爺沒有料到金國會這麼快攻進來,而他篡位大局已定,卻在最後關頭失了手。本想自己當王以後再抗金,看來是不可能,然而時下軍心動搖民心不穩,金國又勢如破竹,八王爺隻有“以江山社稷為先”,去了前線。
一同去的,還有“謀士”顧惜朝和“侍衛”戚少商。
然而和金一戰,曾經立馬沙場百戰百勝奪了北宋燕雲的八王爺也慌了神,金國對自己軍隊布局和戰術的了如指掌讓他節節敗退。
遼帳裏,八王爺的一個多年心腹終於忍不下這口氣。
“王爺,就說顧惜朝留不得,是個禍害。他忍氣吞聲為你奪位出謀劃策,現在出了這種事,他怎麼可能不把握時機。金國這麼了解我們的情況,一定是他泄的密!”
八王爺暴怒。
這時候,他什麼也聽不進去。
北宋此時沒有動作,和顧惜朝定下的約定裏明明白白有“宋遼兩國和平”一項,而金在步入鼎盛的時期,絕對會大舉攻宋,他以為,顧惜朝不會冒這個亡國的險,即使是他敢,戚少商也不會讓他這麼做。
然而大勢已去。
當他得知北宋和金聯手時候,絕望之感早已大過憤怒。
顧惜朝,確是個禍害。
八王爺在帳中踱步半個時辰,終於開口。
“傳令,殺了顧惜朝。”
遼國最後一片防線崩潰,金兵長驅直入。八王爺不得不身先士卒,掛帥上陣。但最後一刻扭轉乾坤終究是說書人口裏的段子,當四麵楚歌,腹背受敵,曉勇善戰的常勝將軍八王爺也隻能麵臨全軍覆沒的威脅。
況且遼國,已無援軍可施。
一片火光和亂兵之中,八王爺身中兩箭,跌下馬來。
耳邊嘈雜卻又虛幻。他知自己命已不久。
忽然卻感到眼前若有光,青色的,柔和卻刺目的光。然後那光漸漸暗下來,他看到了一個俊美的臉。那男人勾起唇角冷笑了一聲,吐出惡毒的句子。
“八王爺,你幼年時候姓崔?知道的人都死了吧。”
然後又是另一個渾厚有力的聲音蓋過了男人清冷的語調。
“惜朝,走吧,這裏兵荒馬亂,當心傷了自己。”
“顧惜朝……你果然沒有死。”八王爺吐出一口血。
仍是冷笑:“錯了,我死了。顧惜朝死了。”
“追命的爺爺是你的生父還是養父?”顧惜朝繼續問,勢要問出個所以然來。
虛幻之中,那個老人的臉清晰了起來。
八王爺聽到他說:“走錯了路,現在改還來得及,可你偏要繼續錯下去……回了遼國,若是不忘,記得中秋時節倒一壺女兒紅,也算是報師恩。”
可是八王爺一劍刺穿了他的心髒。
以報師恩。
八王爺是遼國人,一直都是。
背井離鄉來到大宋學兵家本事和武藝,全是為了日後在遼國的飛黃騰達。所以不能被任何人擋了他的路。
那一劍,他刺的決絕。
“不說?……算了,我也沒興趣。就是追命纏的我煩躁,特來問問。”顧惜朝等了許久,見八王爺仍是不說話,站起身來,轉身要走。忽然又停住,背對著他一字一句的說:
“八王爺,我要謝謝你。可幸,你的下場不是我的結局。”
然後戚少商伸手攔住他的腰,一把抱上馬,揚鞭絕塵而去。
透過一地的塵土,八王爺覺得累了,閉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