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十五兩》

很久以前,中原大陸的西北邊界有個叫凝霞隱川的地方,有座小鎮,名為螢石城。

凝霞隱川位處邊陲重地,螢石城又出產珍貴石材,理所當然地成了蠻漢必爭的風水寶地。

長年窮兵黷武,當地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地也荒了屋也廢了,再沒安分的人願意呆這裏過日子。

不過雖然沒了安順良民在這裏居家守業,但是螢石城卻不曾人煙稀少過。

豪情的俠士來這裏施展報國誌,流亡的悍匪也來這裏躲避官府追捕。沒了金錢美女誘人眼紅,這些悍匪惡棍們倒都收起了作惡的心性,黑白兩道同仇敵愾,紛紛加入了抗胡守城的義軍裏,過著刀口舐血快意沙場的日子。

在這民間自組的抗胡義軍裏,最有名的當屬連雲寨的“九現神龍”戚少商。

傳說他十六歲出來闖蕩江湖,十八歲便技壓群雄,二十歲時憑一把單刀製服了連雲寨七大寨主,從此成了連雲寨大當家,舉寨紮根螢石城,一路收服各部遊散力量,逐漸發展成連官府都敬畏三分的民間義軍,也因此成了各族胡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連雲寨更是成了沒一天太平的是非之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同樣的,有人的地方就有錢賺。

就在善男信女們對螢石城連雲寨避之惟恐不及的時候,偏偏有人來這裏開了酒肆,做起這幫土匪武夫的生意來,而且這酒肆還就開在了連雲寨隔壁,隻隔著一道木樁圍牆。

酒肆的招牌很雅致,“棋亭酒肆”,一點不象是該出現在這土匪窩的名字。

據說酒肆的老板也是一個一點不象會出現在這種地方的書生。

據說酒肆隻賣一種叫“炮打燈”的又烈又衝的酒。

據說酒肆隻賣一道叫“杜鵑醉魚”的菜,即便是神仙吃了也會不舍回天宮。

據說那酒肆老板長得極清俊標致。

據說那酒肆老板會彈一手好琴,會吹塤,會吟詩作畫。

據說……

之所以都是“據說”,是因為戚少商至今不去也不屑於去隔壁的酒肆。

他堅持自己多年來遊走江湖所得的經驗:“天底下酒肆賣酒,就沒有不摻水的。”

他覺得自己寨裏釀的酒夠醇,胡人那裏掠來的酒夠烈,官府顯貴巴結進貢來的酒夠香,總之,無論如何都會比酒肆裏賣的要強的多。

所以,盡管越來越多的寨裏兄弟一閑下來就往隔壁跑,盡管那個酒肆老板在他們口中被越描述越神奇越詳細,戚少商甚至知道他喜歡穿青色長杉,有一頭漢人少有的卷發,但若不是那天寨裏的廚娘告假回家看望老父,而紅袍自告奮勇做的一桌菜又實在太有殺傷力,戚少商也不會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而跑到隔壁去。

穿過掛著傳說的雅致招牌的門,來到傳說的酒肆的前院,卻沒想到亂哄哄的一院子都是他的寨兵兄弟,不願吃個飯都不安靜的戚少商獨自爬上院子一旁的高台,等著上菜。

沒人記得那一天有什麼特別的,隻有戚少商在混亂的回憶中依稀記得那天天氣很好,夕陽很美。

那個傳說的青衣卷發的清俊標致的酒肆老板便在一片曖昧又華麗的金光中端著魚和酒飄忽忽地上了台子,一如傳說中優雅地往桌上擺放餐具食物。

戚少商承認自己那時候相當混亂,以至於說出了一句他以往縱橫情場時斷不可能說出來的缺乏新意的讚美之辭:“這位書生倒是一表人才,氣宇不凡。”

書生老板顯然對這樣直白淺顯的讚美無動於衷,職業性地微微一笑說:“二十兩。”

這一笑之下更加混亂的戚少商二話不說就從懷裏摸出了一錠銀子遞過去。

書生一掂,十足的二十兩,這樣老實的好主顧實屬難得,臉上也由假笑變成了真笑:“你也是一派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