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斯

魯西達尼亞 辛德拉 特蘭

馬爾亞姆 密斯魯 邱爾克

※※※

帕爾斯

亞爾斯蘭

帕爾斯國王太子,後即位為帕爾斯第十九代國王。從野蠻的魯西達尼亞軍手中解放了國土,即位後廢止帕爾斯的奴隸製度,因此亞爾斯蘭有“解放王”的稱譽,豐功偉業都成為了不少帕爾斯吟遊詩人們的創作題材。

原為第十八代國王安德拉寇拉斯三世之子,但實情卻並非國王與王妃所生,實為一無名騎士之子。帕爾斯曆320年,帕爾斯軍在亞特羅帕堤尼會戰中被魯西達尼亞軍打敗後,以王太子身份代替父王領兵收複國土,在東方國境的軍事據點培沙華爾城號召勤王。為鞏固東方國境而遠征辛德拉,助拉傑特拉成為辛德拉國國王。回到培沙華爾城後沿大陸公路收複國土,但因為特蘭的入侵而被迫折返。後安德拉寇拉斯王憑己力逃脫,回到培沙華爾城重執兵權,亞爾斯蘭被放逐到南方基蘭港籌組軍隊。在基蘭港擊潰海盜及與海盜勾結的富商後,籌集了足夠的軍費和軍隊。在父王與表兄席爾梅斯(叔父)為王都與權力而交戰時,再次在亞特羅帕堤尼平原與魯西達尼亞軍交戰。正式將魯西達尼亞軍擊退後,藉父王潛進了王都時,到了父王的軍隊中與母後會麵。從王妃泰巴美奈口中知道自己並無王室血統的身世後,到了魔山迪馬邦特,從英雄王的陵寢得到凱·霍斯洛聖靈的認同而被賜予寶劍魯克那巴達。回到王都後攻入被席爾梅斯占領,而被安德拉寇拉斯軍圍困的王都。在皇宮北塔與父王及席爾梅斯對峙時,魯西達尼亞國王伊諾肯迪斯七世突然出現,摟著安德拉寇拉斯從窗戶墮下而死。

在安德拉寇拉斯死後即位為第十九代國王,因解放了被魯西達尼亞占領的國土,以及廢除了國內的奴隸製度,因而被歌頌為“解放王”。自登基後帕爾斯軍從無敗績,而且國勢有增無減。身為國王,起居生活卻簡約樸實,因而廣受市井小民的愛戴。

安德拉寇拉斯三世

帕爾斯第十八代國王,蓄著黑色的胡須,眼光犀利,長得高頭大馬,虎背熊腰,十三歲時打倒了獅子,十四歲上戰場,充滿了足以誇稱即位十六年以來從未戰敗過的武將風格。即位時有弑兄之嫌疑。在亞特羅帕堤尼會戰中因卡蘭的背叛而戰敗,逃亡時被銀假麵(席爾梅斯)所擒,被囚禁於王都葉克巴達那的地下囚室。半年後憑己力逃脫,挾持魯西達尼亞的王弟吉斯卡爾離開王城,並帶同皇妃泰巴美奈回到培沙華爾城,流放了亞爾斯蘭而重執兵權。在休曼德原野會戰擊潰魯西達尼亞軍,並包圍了被席爾梅斯占領了的王都葉克巴達那。在席爾梅斯於皇宮宣誓即位時,亞爾斯蘭攻入葉克巴達那,安德拉寇拉斯衝進城內,與席爾梅斯和亞爾斯蘭在皇宮北塔對峙。此時被王弟遺棄的魯西達尼亞國王伊諾肯迪斯七世突然出現,摟著安德拉寇拉斯王從窗戶墮下,二人一同墮死。最後葬於王都北方安希拉克山丘的王陵。

泰巴美奈

帕爾斯國皇妃,安德拉寇拉斯之妻,王太子亞爾斯蘭之母。原為巴達夫夏公國宰相之未婚妻,但因其美貌而被國王卡優馬爾斯公奪為妃子。後來巴達夫夏公國被帕爾斯所滅,當時是帕爾斯大將軍的安德拉寇拉斯想娶其為妻,但後來卻被國王歐斯洛耶斯納為妃嬪,因此有傳兄弟為此而開始不和。後來歐斯洛耶斯病逝,安德拉寇拉斯即位,泰巴美奈最終被納為安德拉寇拉斯的皇妃。二人曾產了一女兒,因女子沒有王位繼承權,女嬰被秘密處置,並用一名騎士之子作頂替,此子即為王子亞爾斯蘭。後來王都被魯西達尼亞入侵時,亦因其美貌而被魯西達尼亞的國王伊諾肯迪斯七世所愛慕,伊諾肯迪斯並打算納其為皇後。後安德拉寇拉斯憑己力逃脫,並帶同泰巴美奈離脫後,與亞爾斯蘭會麵時坦言亞爾斯蘭身世。在亞爾斯蘭即位後,就歸隱到出身之地巴達夫夏公國,靜渡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