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爾斯蘭戰記Ⅱ
第九部 旌旗流轉
第九部 旌旗流轉 第一章 亞爾斯蘭的半月形
Ⅰ
風暢行無阻的掃過曠野,發出忽高忽低的聲響,有時如同流瀉的笛音,有時才一眨眼卻又轉為一頭無形巨獸的咆哮。風打在人與馬的行列之中,讓他們吐露的氣息凍成白霧,內陸的冬季正嚴苛無情地支配著天地萬物。
帕爾斯曆325年2月,帕爾斯國王亞爾斯蘭正率領兩萬大軍踏上征戰之途,王都由宰相魯項與大將軍奇斯瓦特留守,他則帶著萬中選一的精兵越過國境,目的是為了援助友邦辛德拉王國。因為辛德拉王國遭至來自北方山嶽地帶神秘假麵騎馬兵團的侵略,於是向帕爾斯求援。
辛德拉國王拉傑特拉二世是亞爾斯蘭的至友,更是交心的兄弟,辛德拉國曆史上是如此記載著,但帕爾斯國的曆史卻缺乏相同的熱情。對此事不僅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帕爾斯的兵將們甚至對主君的交心兄弟惡言惡語。
“又是辛德拉那個國王,每次應付不了邊境的難題,就跑來向我們國王討救兵。”
“這麼一來,咱們帕爾斯軍不就成了辛德拉國的傭兵?”
“傭兵還強多了,咱們幹的可是白活啊,真該教那個恬不知恥的土蕃王嚐嚐吃苦的滋味。”
縱使怨聲四起,當十八歲的國王下令出兵,帕爾斯人絕不會抗拒;更甚於此的是,如果令其待在後方留守,反而會引發更強烈的不滿,因為他們深信自己武勇過人,而且在國王亞爾斯蘭的旌旗之下,他們從未嚐過敗績。
遵照亞爾斯蘭國王旨意,負責訂定出兵計劃的是那爾撒斯卿,此人為帕爾斯的軍師,其足智多謀名震天下。在接獲來自辛德拉的求援之際,他在國王禦前攤開一張偌大的地圖開始說明道:
“沒有必要為了營救辛德拉而出兵到辛德拉,隻怕邱爾克的正規軍早已聚集在南方國境,磨拳擦掌等待我軍前往辛德拉。”
亞爾斯蘭點頭。
“原來如此,當我軍渡過卡威利河前往辛德拉國之際,他們打算一舉南下,斷絕我軍後方的援助,對吧?”
“正是。”
那爾撒斯顯得相當滿意。因為他是亞爾斯蘭的軍事老師,自然樂於見到學生的洞察力顯著成長。
“然而突襲邱爾克國就必須與險峻的山嶽地帶和嚴陣以待的正規軍兩者對峙,如此一來實不易取勝。”
達龍卿陳述個人意見,人稱一提到“帕爾斯的黑衣騎士”連愛哭的小孩都不敢出聲的勇將就是他;此外也有另一個說法是,提到“帕爾斯的宮廷畫家”連愛哭的小孩都會笑。而其中原因是外國人所無法理解的。
“你說的對,但請盡管安心,我們可以通過特蘭領地前往辛德拉。”
“過境特蘭的領土?”
亞爾斯蘭大吃一驚,隨即心領神會。那爾撒斯的計劃看來雖有標新立異之嫌,卻完全合理。依照那爾撒斯的推測,假設侵襲辛德拉的假麵兵團是由特蘭人所組成的,那他們的母國目前應該處於真空狀態,帕爾斯軍的進擊絕不會遭遇敵軍阻礙,同時邱爾克也必將對北方的特蘭提升更高一層的警戒。
“行經特蘭境內,正像字麵所示如同走過無人的原野,也不會浪費無謂的時間,尤其以吉姆沙將軍當前鋒的話,將省下更多時間。”
吉姆沙出身特蘭國,目前投資於亞爾斯蘭的朝廷,由他擔任向導的確無人能出其右。
“好,就依那爾撒斯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