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五千名士兵就在距離王都葉克巴達那五十法爾桑(約二百五十公裏)的地方。除此之外,潛藏在王都西方的席爾梅斯王子的三萬名大軍隔著十六法爾桑(約八十公裏)的距離等著突入城內的機會。而這兩個王子都還不知道彼此的兵力正朝著同一個目的地。
在魯西達尼亞國王伊諾肯迪斯七世重傷在床的現在,所有覬覦帕爾斯支配權的勢力都鎖定地圖上王都葉克巴達那這一個定點前進。
曆史似乎將要再度改寫了。
第六部 風塵亂舞後 記
《亞爾斯蘭戰記》第六卷“風塵亂舞”終於完成了,比預定的時間晚了三個禮拜。至於出版之日又要延到什麼時候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沒有晚三個禮拜的話,那就是拜出版社和印刷廠的高效率工作所賜。筆者在此很不好意思地表達感謝和惶恐之意。
雖然給各位增添了許多麻煩,不過,話又說回來,還是別太在意日期嘛。不管怎麼說,最重要的還是內容嘛!(唔,好像自己在自己脖子上套繩子。)
現在先不說這些事了……
有讀者來信問到《亞爾斯蘭戰記》之事,筆者姑且就藉這個篇幅來回答。
讀者的第一個問題是“希望能再更詳細了解帕爾斯這個國名的由來”。
就如筆者在第一卷中所寫的,這個名稱是從中世紀波斯的興起之地“法爾斯”而來的。在中國則以漢字寫為“波斯”。或許“帕阿爾斯”比“帕爾斯”要來得接近本來的發言。
也有讀者有這樣的意見。
“達龍大人和那爾撒斯大人是把‘大人’這個稱號加在名字下麵,不是有些奇怪嗎?請作者回答。”
嗯,筆者就在這裏回答。“大人”這個稱呼本來就是加在名字下麵的。
在《亞瑟王故事》中出現的“蘭斯洛大人”或“加拉哈德大人”都是把這個稱號拉在名字底下的。在日本也是把藤原定家稱為“定家大人”,把豐臣秀賴稱為“秀賴大人”。如果把藤原定家稱為“藤原大人”,就不知道指的是藤原一族中的哪一個了。
前一陣子英國的名演員勞倫斯.奧利佛去世時,有的報紙不寫“勞倫斯先生”而寫“奧利佛先生”,這是錯誤的。正確的寫法應該是名字+大人,或者姓名+大人才對。絕對沒有姓+大人的寫法。讀者是不是懂了呢?
關於登場人物的名字,當然都是采自波斯的曆史、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有的讀者問道“那爾撒斯的名字是從希臘神話那爾吉索斯而來,而席爾梅斯也是從希臘神話的赫爾梅斯而來的吧?”,事實上並不是的。那爾撒斯和席爾梅斯都是波斯史上真實的名字。不過,那爾撒斯的發音是有些不確定之處,或許“那爾撒夫”的發音會比較準一點。隻不過叫“軍師那爾撒夫”的話,好像就算不上一號人物了呀!
思考、選擇登場人物的名字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時候名字的發音會左右整個作品的印象。波斯有許多叫起來很響亮的名字,對筆者的幫助頗大,不過,若是提埃及……最近角川文庫再版了《埃及人》這部作品,這是由芬蘭作家所寫出的曆史羅曼史巨著,讀者們不妨參考看看。隻是,主角的名字叫“希奴赫”,而美麗的公主則叫“芭凱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