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卉輕觸界麵,窗戶緩緩推開,深深呼吸著貧瘠上稀薄的空氣。
曼卉是一家報道社會要聞網站的編輯,一早乘公交上班,到了傍晚又乘回家,麵對著厭惡的老板,拿著糊口的工資,整天過著上班的生活。在外人眼裏,曼卉是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除了外表靚麗外,一無是處。隻有曼卉自己清楚,她可能是唯一淩駕於世界的人。
七歲前的曼卉在外人看來很聰明,七歲後的曼卉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與眾不同。七歲上中學,十四歲大學畢業,學校時期的曼卉對知識的渴望超越一切她在這個年齡所追求的,除了一日三餐她整日泡在學校圖書館裏,學校裏的書看完了,她就去市裏的圖書館,市裏看完了,就去國家圖書館看。她看書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仿佛書上的內容她已經知道,隻是事後的複習。曼卉以這種速度,每天要看上百本書,可她的眼睛從不知疲倦的感覺,身體也不感覺勞累,書本的知識就像能量一樣讓她無比充沛。她對書很挑剔,時間久遠不看;低俗趣味不看;純本理論不看,一進到書館裏曼卉就有了書的方向,進入了書的迷宮。
曼卉七歲完全懂事那年,就給自己劃下了人生階段,她看不到自己的後半生,就給自己的前五十年定下了“七個七”的目標。她決定每一個七年都要做完全不同的事,完全升華自己。第二個“七”結束時,也就是她大學畢業,她看完了自己所選擇的十幾萬本書。那一天走在街上,整個世界的輪廓都印在她的視網膜中,光線,麵貌,車輛,她對世界的領悟像一塊玻璃,透明的知根知底。
她對自己的全知全能感到恐懼,所有眼前的事物都被她完全了解,眼前的人都會被她看透,她開始討厭這樣透明的生活。曼卉整日都會做噩夢,全是關於未來,關於人類,可她隻想做好現在,不想去判定未來,未來的事由未來的她去理解。於是在第三個“七”裏,她成為了一名上班族,去體驗成人的生活。
曼卉是個孤兒,聽院長說她被發現的時候是在孤兒院門口,所以院裏收留了她。當時,曼卉向院長提出自己身世的時候,明顯觀察到院長眨眼的速度比平時快了一倍,眼球有向右上方移動的跡象,緊接著還有不斷摸鼻子的舉動。她還故意問了三遍,在第二和第三遍中間留有空隙,結果第三遍院長的回答語氣中多了不耐煩。曼卉走出院長辦公室,腦海裏根據自己的樣貌構思自己的雙親。此時的曼卉剛滿九歲。
十歲那年,曼卉被一戶有些富裕的人家領養走了。男的是一家銷售公司的老板,女的是一家公司的財務總監。兩個人因為特別忙,整日應酬,沒有太多時間待在一起,所以就決定領養一個孩子。除了定時給曼卉一大筆錢,他們與曼卉沒有任何交流。兩個人一見麵就會吵架,不是他的小三,就是她的情夫,碗、花瓶、杯子被扔來扔去,兩人維持著離婚般的婚姻,結束後又要曼卉去打掃。兩人隻要一生氣就會對曼卉拳腳相對,曼卉不會哭,靜靜地趴在地上忍受著一切。
如今的曼卉不會再去想那段日子了,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給她帶來痛苦,她也不會去可憐那兩個房子下的人,是她幫他們結束了痛苦。曼卉製造了一種麻醉藥物,高濃度,高毒性,足以放到成年人,且會在之後檢測結果中像酒精中毒。曼卉報的警,警察來到的時候根本不會相信十歲的小女孩做那種事,於是曼卉繼承並帶著兩人的積蓄回到了孤兒院,全部捐了出去。
公交準時到了,提著包的曼卉上了車,車上人不多,單位的位置比較偏僻,人流少。又是一個平常的一天過去了,曼卉沒有任何厭煩。這是她自己做出的決定,是第三個人生階段,即使每天的工作都是重複,但對於曼卉都是意義存在的,隻有不去做自己想的事才是沒意義的。
隨著一站一站的停靠,上車的人漸漸增多,一層的座位坐滿了。逐漸靠近市中心,車上的人越來越多,連三層也沒有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