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第一章——(初遇)

農作欠收的年歲,讓原本應當繁忙的秋季冷清些許;西風吹拂過乾枯的田地,掠向空曠的曬穀場,最後撲散在每一張蒼黃愁苦的麵容上。

春雨不足,使農作發育不良,再來個幾次暴風雨,硬是淹死了所有即將收成的稻禾,然後便是一直枯乾到秋末,連青菜、大豆都沒能長成。

叮叮叮叮……

一輛馬車遠遠駛了來,幾隻馬鈐隨著馬車的動作而叮叮作響。

幾個人抬頭看了過去,石板道的那邊正緩緩駛來一輛由兩匹馬拉著的黑色馬車。

「啊!是元大娘的馬車。」中年漢子搔了搔一頭亂發。「哪家人日子過不下去,要賣女兒?」

「沒聽說過哇。那,會不會是城裏有錢大爺來買長工、丫鬟的?」較年輕一些的男子像是躍躍欲試。「那倒好,我吳用身強體健,早想進城給大老爺們當護院家丁,賜個尊貴的名頭,也好當個城裏人,別淨是與泥土為伍,有一餐、沒一頓的看老天爺吃飯。」

「少妄想了你,城裏大爺缺伶俐的家丁,又哪會看上我們這些個目不識丁的莊稼漢?

若有缺人,也是缺苦力、缺長工,要賣力氣的。別以為閑差落得到我們頭上。你哪,還是乖乖在家裏種田吧!」老人家出口就是一頓訓,不讓年輕人成日好高騖遠,老以為城裏工作萬般好。

其中一名婦人歎道:

「還是元大娘懂得營生,八年前老元病故後,我們都說那剩下一家三口孤兒寡母的,想必是活不下去了。想給她牽個紅線與冬家住的老光棍湊合著過日子,至少有個依靠。

不料元大娘竟自己做起了人牙子的營生,也合該當年老元是以賣貨鼓為生,老是進出城裏各大門戶,建立了人脈,正好讓元大娘受用。瞧瞧她,如今有馬車、有宅子,日子過得可舒心了。」語氣中滿是濃濃的豔羨。

?「是啊!聽說她生意做得大,已計劃再買輛馬車趕長程的,把人往大省城裏送呢。」又一婦人接口,語氣不掩嫉妒的酸意。

「唉!賺那麽多銀子又如何?橫豎不是什麽風光的行當,女人家拋頭露麵的,真不知以後怎麽找婆家哦。瞧瞧,元大娘那閨女都十二有了吧?跟著東奔西走的,都野得沒一點女人樣了。」守舊的老婦人砸砸舌,不以為然。

眾人看將過去,見那馬車停在村長家門口,率先跳下來的是一名高挑健美的少女。

雖說才十二歲,但身長與體態卻已是大人樣了;或許是長年跟著母親東奔西走的跑跳,她看起來比一般女子健壯,站在其母元大娘身邊,個頭高低立見。元大娘是個瘦削嬌小的婦人,看上去精明厲害得緊,一下地就朗笑的對村長打招呼:「哎唷!林老爺,幾個月不見,您老更見精神了,更是老當益壯哪!」

「托福托福。」一名白發蒼蒼的六旬老者拱手以對,一身短褂打扮,赤著雙足,很明顯看得出他方由田裏回來,還來不及坐下來喝口茶哩。「元大娘今兒個來我們村子是替城裏老爺找人嗎?」

「那也是其一,再者是半個月前年家大叔托人帶回信說要把長子賣給人當長工,要我們幫個忙,議個好價,我特來看看那年家小夥子條件如何。」

眾人圍過來七嘴八舌。

「啊,沒料到年大海那麽狠心,要賣兒子哪!」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老年夫婦相繼病倒,如今田產全賣光了,他又殘了雙腳,不賣兒子,日子怎麽過呐?」

「但也不必把年迥賣掉嘛,讓他去城裏當長工,一個月掙個三、四百文的,日子也過得去。」

「一個月三百文錢濟得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