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刀-《紅旗》(楊少宗)
小說簡介: 改革人民公社,為了共同富裕的夢想!
內容簡介
我們的方向應該是逐步地、有次序的將工、農、商、學、兵都組織成一個大公社,從而構建我國社會的基層單位!
………………
楊少宗是特大型國有企業淮海集團的董事長,在一場地方保護黑勢力製造的離奇車禍中喪生後,他重回到了1987年的旗山人民公社。
為自己,為家鄉,也為了更多的人……他決定留在旗山建設家鄉,保護和改革旗山的人民公社體製,踏上一條和別人截然不同的仕途。
他要在旗山創造一個奇跡,讓旗山公社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社會主義模範新城鎮,讓希望的光芒照耀著整個中國,讓旗山之名享譽全世界。
他更想成為淮海市的市委書記,徹底打垮淮海市的地方保護黑勢力。
關於本書的鄭重聲明
更新時間2011-12-9 19:16:49 字數:260
關於本書的個人聲明如下:
一,本書屬於虛幻架空都市小說,所寫的國家是《中華民主共和國》。
二,本書涉及到情節、地區、人物,如果和現實社會有相似性,純屬巧合;
三,本書的中國中央銀行是中國國家銀行,而非我們這個層麵世界的中國人民銀行:
四,本書的中國四大銀行為中國國際銀行、中國工業銀行、中國商業信貸銀行、中國農業儲蓄銀行;八大銀行是在前麵四家的基礎上增加中國中國工農銀行;中國交通信托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發展銀行。
五,本人堅決支持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無產階級政黨專政,堅決擁護中央關於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發展的長期政策。
中國鄉鎮管理和農村危機的問題
更新時間2011-12-9 19:18:31 字數:835
鄉鎮機構誕生的時間不長,起於晚清末年,在民國時期,設置了鄉公所。1949年以來,處於市縣和村莊之間的這一級機構成了社會革命的實驗田,管轄範圍忽大忽小,其存在也忽有忽無,在1958-1982年期間,鄉鎮一級被人民公社取代,由於人民公社是黨政商學兵一體化的組織,因而在公社之上,又設立區一級機構,協助縣級組織統轄鄉村事務。
1978年農村開始推行土地承包製,原有的人民公社體係解體,鄉村地區重新設置鄉鎮一級機構,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共有鄉鎮9萬餘個,平均人口不足1萬。隨著大力發展小城鎮政策的出台,在農村地區財富積累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應對之策就是合並小鄉,成立大鄉,鄉鎮數量減少至4.3萬餘個。
從1993年起,分稅製開始實施,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逐漸深化過程中也由繁榮轉為衰落。鄉鎮管理機構在收入減少,開支增大的情況下,把創收的算盤鎖定在包產到戶後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的農民身上,鄉提留、村提留,各類罰款、稅費層出不窮。九十年代中後期,純農業地區每個農民及其家庭成員人均承擔稅費在每人每年200元-300元之間,超過農民全年糧食種植能夠獲得的純收入。如果農村家庭中在糧食種植外沒有其它收入,將無法繳納鄉鎮以及村上的各項費用。這一段時間,農民外出打工潮開始湧現,很多沒有條件外出打工的農民不得不賣血謀生,河南、安徽、四川等地爆發的因賣血感染上愛滋病的社會災難是這一時期鄉鎮職能錯亂的副產品。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0年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我向總理講真話”:“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至此,農村稅費改製被提上日程,並最終演變成農業稅在2006年被全麵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