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無人領取
☆、序
之所以寫這個文,其實隻是因為寫著寫著漸漸的讓我回憶起許多曾經的心情,我記得我以前也說過我是極不喜歡男性化的女人,對男扮女裝的主角有那麼點抵觸,但是回想起來其實自己也曾經有過很多類似的心理,就像小時候頑劣不堪,天天聽大人罵我:“你一個丫頭怎麼能這麼搗蛋呢。”
在長大一點,就是年少輕狂,幹過很多惡劣的事情,那會真的是很惡劣,經常會想我這麼惡劣會不會遭報應啊,果然報應來了,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其實我就是個爺們吧,我就是那個在性別競爭中對同性各種嫉恨,想盡辦法打壓同性,處處拿自己和那些男人比較,和他們競爭,一轉臉對女人充滿了騎士精神,充滿了保護欲,充滿了想嗬護的感覺,= =!!!
買噶的,我原來是個同性戀啊,這點意識明確以後,競爭心理更強,處處都希望我比任何男人都做得更好,這一點來說就和老柴非常像了,我希望我沒有男人身上的缺點的同時,男人所具有的優點我也能比他們更突出—而且是照著女人眼裏衡量男人的優缺點來要求自己的。
這種心理是非常明顯的,所以當寫到老柴的時候,不管別人對這個人物是喜歡還是厭惡,是不屑還是欣賞,都不可否認她這個人物形象很飽滿。
長大到現在,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這個女人怎麼這樣呢?”網上一起的朋友開玩笑,很多時候也會說我是女人身爺們心,可不是麼,我這個女人呢,在別的女人嬌滴滴站在那裏說:“先生幫我拿一下東西哦,我拿不動哦”的時候,我已經把東西丟上肩膀,扛上樓去了,跟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對麵那位爺們還像唱青衣的角一樣指著我鼻子說:“你這是要幹嘛?”的時候,我已經一腳衝著他肚子踹過去了,我這女人就這樣,所以現在越來越不喜歡那些先冠以性別,再在性別之下來說事言論了,就好像說我女人身爺們心一樣,其實我也知道都是些玩笑而已,但是不得不說局限在性別下的思維還是根深蒂固。
那天看金星視頻,一句話把我逗樂了,金星說:“我這個女人怎麼了?我這個女人就這樣!不是說我做了某些行為,說話幹脆豪爽我就不是女人,我就是個這樣的女人而已,你覺得女人有這樣的行為就像男人,那是你沒見識,沒見過的太多了。”這話給我笑壞了,深深認同啊。
不過我相信她說這話之前,必然也掙紮過,糾結過,掙紮完,糾結完才明白這個理,因為我就是這樣,掙紮過糾結過,才掙脫了性別的束縛,性別並不能製約我的任何行為,更不能製約我的想法,更不表示我喜歡舞槍弄棒,喜歡看軍事,喜歡沉默寡言,喜歡幹脆直接,血性十足,我就不是個女人了,隻不過我就是個這樣的女人而已,然後發現當我超脫了性別的束縛的時候,反而更加能夠接受女性身份了,現在非常享受與這個身份,沒錯我就是個女人。
當然上麵說的都是我自己一些內心掙紮,而這些東西當初帶給我的壓力相當巨大的,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男人就有男人的行為模式,女人就有女人的行為模式,而當你打破這個行為模式的時候,壓力就會鋪天蓋地,離我越近的人越是會施加這種壓力給我,為此吃苦受罪的時候不少。
別人不認同我的不同,我自己必然也無法改變我自己本有的屬性,無法改變我的女人身份,也無法改變我自己本有性格,外界和自我的衝突的壓力下,更讓我曾經產生過我要是男人多好,沒少苦惱過我為什麼不是男人這個問題,當然那時候自己意誌不堅定,心緒容易被別人左右也有很大影響,不像現在,不管我是個什麼樣子,我都會泰然讓別人知道我就是這樣子,“嗯?有什麼可吃驚的?真沒見識。”心態的改變反而讓別人開始尊重我,認同我的特立獨行,當然蹲在街邊抽煙之類的事,至今還是會被人鄙夷的,(真是個男人這種德性也一樣被鄙夷不是,囧,糟粕還是要改的。。。。。。。)
現在我一直留長發,說我是長發控也不盡然,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很討厭別人再熟悉我的性格以後,給我冠之以類似假小子之類的外號,十幾歲的時候是假小子,成年以後就是假男人,ovr,真的很排斥這種叫法,這大約也是一種逆反心理吧,別人不認同一個女人有著男性化的性格,我就偏強調爺們一樣的我照樣很有女人味!
當然我們的主角老柴,還在這種掙紮中,這篇文將要寫的就是一個在男權下長大,完全接受的是男權教育,耳濡目染著男權思想的人,完全被當做男人來培養,來期望的女人突然有一天被打回女人原型後,回歸女性身份後,在男權社會中的曆程。
沒有人能超越時代的束縛,我的身上就曾留下了性別恥辱的印記,中國文化一直在強調女性的性別恥辱感,他們用這種文化將女性束縛起來,讓女人僅僅因為自己的性別就先背上沉重的負擔,因為你是女人,所以不可以對別人隨便笑,不可以站門檻看門外,不可以登高望遠,因為你自己堅決不能讓別人有機會見到你,這種行為被斥之為輕佻放浪。
曾經有一件案子,是□案,曆史記載忘了是哪個官判的了,判案過程中判官就先細問了被害人受害前的行為舉止,被害人受害前曾轉頭淺笑,這就成為了這個判官為被告開脫的理由之一,認為此女子舉止不端,就是說好像一樣精美的瓷器,被喜歡這瓷器的人搶著要看的時候,失手打碎了,然後說,這個瓷器放的不是地方,多麼荒謬的邏輯,可它的的確確存在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