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我和新概念的故事 2009-03-29 16:48  作者:俞敏洪

說起《新概念英語》,隻要學習英語的中國人幾乎都知道。這套英語教材在中國已經流行了接近30年,還經久不衰。作為上世紀80年代進入大學英語專業的人,我算是最早受益於《新概念英語》的中國人之一。

20多年前,中國人學習英語沒有現在這麼多教材可以選擇。我們進大學的時候,中國學生所用的英語教科書題材都很單一,課文內容大都比較枯燥,多半是把當時中國發生的事情用英文寫出來當作課文講,使學生提不起興趣,進而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可以說我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是被《新概念英語》這套書激發出來的。上大學時,如果沒有課,我常常會騎著自行車去北大周圍的書店逛。當時隻有兩種書店,一是新華書店,一是外文書店。逛新華書店是找中文書,逛外文書店是找外文書。外文書店對我有特殊的吸引力,因為在那裏常常能夠讀到原版的在中國還沒有出版的外語書籍和教材。當時北京海澱區有一家外文書店,是我常去瀏覽的地方。書店被分為裏外兩間,裏麵那間專門銷售影印的外國書籍,隻有出示證件的中國人才能進去。就是在這家書店裏,我第一次見到影印版的《新概念英語》,隨手拿起翻閱幾頁後就愛不釋手,因為裏麵的課文精煉有趣,充滿了英國人特有的機智幽默。當時這套書既沒有翻譯注解,也沒有配套磁帶,所以每篇課文都需要自己抱著字典一點點弄懂。但由於課文本身很有趣,所以盡管覺得吃力,我卻沒有產生任何厭倦情緒。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把第二冊到第四冊的200多篇課文生吞活剝地學完了。第二年,《新概念英語》的錄音磁帶進入中國,那時中國流行的是英音,所有學英語的學生都如獲至寶,把磁帶買來拚命模仿。《新概念英語》在中國一下就流行開來,大學的上空好像飄滿了新概念的聲音。我的朋友、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周成剛——據他自己說——就是沒日沒夜地模仿《新概念英語》的朗讀,獲得了一口標準的倫敦口音,最後被英國BBC廣播公司看中,變成了BBC的記者和主持人。我不如周成剛有毅力,最後把自己的口音模仿得不三不四,結果隻能留在中國創辦新東方。

內在推動力主要就是超越自我的能力2009-04-12 15:35

在做任何事情的過程中,我們都必須為自己尋找動力,沒有動力是不行的。我們的動力通常分成外在推動力和內在推動力兩種。

英語中有一個單詞是expel,主要的意思是“開除”或“驅逐”。假如在這個社會中你不能被推上去,比如說你的老師讓你學習,你的父母讓你學習,但你無論怎麼學,考試都不及格,你最終的結局將是被學校開除,被社會開除。

英語中的另外一個單詞是impel, 表示從裏麵往外推,就像飛機的發動機能夠使自己飛起來,不需要用汽車把它拉動起來。這種推動力來自內部,我們把它叫做內在推動力,下麵我們分別來講一下外在推動力和內在推動力。

外在的推動力來自你周圍的同學和朋友,周圍的同學和朋友出國了,你沒有出去,你就會覺得自己的社會地位不如他們,你就會自卑,你就會被迫去追趕他們。

想當初我自己拚命聯係了三年,想要出國,就是看到周圍的40多個同學全部到美國去了,有的去哈佛,有的去耶魯,我感到自己不去不行了。外在推動力還來自你的父母。你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你看到父母衰老的身軀,你看到他們拿不到社會保險金,你必須贍養他們,贍養他們就必須賺錢,要賺錢就必須比別人做得更好,這樣你就不得不比別人更加努力。結過婚的同學都知道,外在推動力還來自你的老婆或丈夫。在當初聯係出國的過程中,我是經過這種考驗的。身無分文聯係出國,而出國又沒有希望,我的老婆有時會在我身邊說:某某又走了,某某又走了,你真窩囊,到現在還沒有出去。像這樣的話,盡管不算罵你,但是作為一個男人,聽了這樣的話心也是會“流血”的。男人做事應該頂天立地,當你發現自己無能的時候,你的自尊心會受到巨大的傷害,所以你就不得不去奮鬥。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推動力,導致了我拚命地努力,導致了今天新東方的萌芽,因為我發現自己出不了國,總要做點兒事情,惟一能幹的事情就是教書,一個晚上教兩個半小時能拿30元錢,最起碼能把老婆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