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福建的一個地級市,是世界媽祖文化的中心。因為生產荔枝,這裏又被稱為“荔城”。
莆田的地形十分全麵,既有平原、峽穀,又有低山丘陵,組合複雜,地區差異十分明顯。在市郊外的丘陵地帶,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村長幾十個。
吳哲就出生在這裏的一個村莊——顧家灣。
顧家灣,顧名思義,村裏的大部分人都姓顧,吳哲之所以姓吳,很明顯,是外鄉人。上個世紀70年代,吳哲的父親由於政治原因來到了福建莆田的顧家灣,在這裏與當地的一個姑娘結婚,於是後來就有了吳哲。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顧家灣裏邊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到福州、廈門這些大城市打工去了,村子裏就剩下了一些老人以及為數不多的婦女,人口逐日減少。
每天,這裏的漁民都按時出海打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隨著大量年輕人的外出,村裏的這些老漁民更是遵循著這古老的作息規律,不管今天收獲如何,漁民們總是按時歸來,在船上抽一袋旱煙,然後回家吃晚飯。這偏僻的村莊,倒也存在著一股大城市所沒有的靜謐與安詳。
當然,二十年前,這個村子可不像現在這麼安詳。那時候,顧家灣成為整個莆田市的焦點村莊,是每個莆田人甚至福建人茶餘飯後的談論話題。
這話題,與吳哲有關。
東南沿海的漁民,心裏最大的神莫過於媽祖。
媽祖最開始是漁民心中的“海神”,保佑他們出海不會遇到風暴,保佑他們每次出海都滿載而歸。久而久之,媽祖不光成為了東南沿海漁民海上的保護神,更成為了類似觀音菩薩的存在。家裏人有人生病了,會求媽祖保佑,有人要出門了,也要求媽祖保佑,以至於後來的婚喪嫁娶,都要問過媽祖,扔擲聖杯。
在福建莆田,信眾如果要外出,他們甚至會把自己的孩子托給媽祖照顧,因為在他們心中,媽祖是最大的神。
吳哲就是這樣一個曾經被托付給媽祖照顧的小孩。
那是吳哲七歲的時候,由於父母要外出,於是將吳哲托付給當地的媽祖廟。三天之後吳哲的父母回來,到媽祖廟叩謝完了之後,就將吳哲帶回家。誰知道,他們帶回家的吳哲,已經跟之前的吳哲完全不是一個人了。
回家之後,吳哲的父母就發現吳哲經常的自言自語,說一些稀奇古怪的話。甚至有時候半夜睡覺的時候,會突然起來,一個人坐在角落裏邊自言自語,所說的竟然完全不是當地的閩南語。
這讓吳哲的父母極為害怕,他們認為吳哲被邪神上身,第二天就去媽祖廟求了一塊玉,給吳哲帶上。之後吳哲還真的安靜了一段時間,似乎慢慢的恢複了之前的狀態。
吳哲父母兩個人看到吳哲漸漸轉好,也就放下心來。誰知道過了幾天,他們突然被學校叫去,說是吳哲在學校闖禍了。吳哲的父親急急忙忙趕到學校,原來吳哲用釘子,將他的班主任每天上班用的摩托車車胎紮破了。這老師住的很遠,每天隻能靠摩托車回家。班主任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吳哲莫名其妙的說是在救他。再問其他的,吳哲就一句話也不說了。班主任沒辦法,將吳哲的老爸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