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有好家長才有好孩子(1)

有好家長才有好孩子

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就多了一個角色--"父親"或"母親",當然,還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家長"。家長的角色賦予了我們很多義務和責任。每個小天使的到來,我們做父母的都應該為這個小生命負責,既然我們將他(她)帶到了人間,就應該盡我們所能給予他(她)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生活,這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所在。

家長不僅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生的老師。對一些成功人士的調查表明:對其一生成長發展影響最大的人,不是兒時的老師,也不是工作後的領導,而是自己的父母,即家長。同樣,對形形色色的犯人的調查也表明:對其一生思想意識及行為習慣影響最大,並最終導致其犯罪的也是家長。

家庭是每個人走向社會的窗口,家庭環境和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個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幼兒階段,因為此時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應為孩子成長提供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條件,給予孩子必需的保護、照顧和良好的教育,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好基礎,這樣孩子才會身心健康地成長。

然而,在我國,很多家長缺乏科學的育兒教子經驗,重養、重教但不善養、不會教的現象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新手家長--80後家長。

當前,80後家長麵臨三大教子困惑。1. 心理準備不足:很多80後家長認為自己還是孩子,對於怎麼帶孩子一臉茫然,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就做了家長,使他們困惑不已;2. 不願教子:疲於打拚的80後家長普遍忙於就業、生存及發展,客觀上沒時間,主觀上不情願,於是把孩子推給了父母,而"隔代教育"給孩子成長帶來了諸多弊端;3. 不會教子:雖然也有些80後家長情願自己教子,可由於既缺乏經驗又不得法,所以盡管為此付出了很多辛勞,但卻得不到應有的成效。

因此,做個好家長,養育並教育好孩子,這個在60後、70後們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如今卻變成了許多80後年輕家長的困擾。80後家長大多是獨生子女一代,很多人是迫於父母抱孫子的壓力而選擇生孩子的,因此他們覺得孩子是給老一輩生的,對帶孩子的艱辛缺少必要的心理準備。

26歲的侄女莉莉十幾天前生下了寶寶,現在正在"坐月子",盡管家裏給她雇了月嫂,一切事情都不用她動手做,可給寶寶喂奶她必須親力親為。莉莉對前來看望她的閨蜜抱怨說:"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寶寶一要吃奶我就得喂,不管什麼時候,一天要喂十多次。喂奶的時候還要挑他最舒服的姿勢,我的手現在已經很疼了,腰也疼,真受罪。自從懷孕後,我好像就沒有自我了,幹什麼都要想著''對孩子好不好''。聽說要喂一年的奶,天哪,我怎麼受得了呢?難道做了媽媽就要完全犧牲自己嗎?"

第2節:有好家長才有好孩子(2)

東子在一個論壇上還看到了一位年輕媽媽的求助帖:孩子已經快滿周歲了,但孩子的出生沒有給我帶來快樂,相反,我非常討厭自己的寶寶,覺得他的到來搶走了老公對我的愛及和我相處的時間……雖然覺得自己的行為很不妥,但是對孩子就是愛不起來。苦惱的媽媽隻能無奈地在網絡上尋求解決之道。想不到,這位媽媽的帖子引起了很多年輕媽媽的共鳴,而這些媽媽普遍都是80後的年輕人。

不得不承認,由於從小就是獨生子女且受盡家人的關愛,很多80後家長其實在心理上還沒有長大。生下孩子後,不知道怎麼帶,隻好請保姆,托父母;也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才合適,隻好靠看書、上網尋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