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說書人(1 / 2)

秋日傍晚,

空氣中似乎帶著十分的粘稠感,讓人覺得濕漉漉的渾身不舒服。小小的村莊中顯得十分的寧靜。這是一個海邊的小村莊,從高空俯視僅僅隻有二十多家小小的庭院,三麵環海一麵是一望無際的森林,村中的人都依靠這林和水吃飯,民風倒也淳樸,都快達到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聖賢境界了。

這村中不和諧的地方就是村中心居然有個小酒館,這村子也不知是何時所建,反正聽村中老人講他祖爺爺在世的時候曾說過他的長輩都沒有見過外人,就是這樣一個從來沒有外人來過的村子卻有這樣一間看上去極其幹淨的小酒館這就顯得非常的不和諧了,也不知村中誰會去這館中飲酒作樂,收入幾何。

此時村中十分的寧靜,但小酒館中卻是截然不同的樣子。

“上回說到,這人皇取了那聖賢之物,對著從天發出了挑戰。。。”隻見得酒館中坐滿了人,人聲鼎沸,似乎全村的人都在這裏了。其實,還真是這樣。除了那些喜好安靜的老人以外,大部分的青年夫妻,小孩都在這裏了,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日出去為了生計忙碌一天,晚飯之後來這小酒館中談笑聚會。

最中心的位置站著一個老者,滿頭華發,兩鬢垂下的潔白胡須已是到了胸口處,一身長袍道褂,到也有那麼幾分仙風道骨。麵前放著一案台,右手邊是個驚堂木,左手邊是一柄折扇,扇子是合起來的,卻看不清其上內容,整個人看上去帶著幾分道韻和與自身歲數不符的靈動之感。

這一些都說不上怪異,怪異的有三點,其一,老者說的驚心動魄,引人入勝便是淡定沉穩之人必然也會聽的嘖嘖稱奇,然而這一屋子的村中青年男女,玩鬧孩童都仿佛聽不見他說話一般做著自己的事情。

其二,老者身後居然放著一杆長幡,上書:算天算地算命運,十卦九不中。這就有意思了,這世間算命之人,大多都喜吹噓自己算的有多準。什麼十卦九中,什麼百試百靈,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口若懸河,但這說書老者的十卦九不中則十分的刺眼了。用這標語也不知是何人還會再來找他算命。

這其三不正常之處,則是這老者似乎毫不在意這館中眾人的態度,聲音依然抑揚頓挫十分平緩,這館中如此吵雜,本應該彼此說話都聽不清楚,可人們都在說話彼此也都聽的清楚,這說書人說什麼大家也都聽的見,館中似乎有某種不知名的力量,讓大家都能聽見說什麼,不管是彼此的聊天亦或是說書老人的故事都十分的清晰,雖人聲鼎沸卻不顯嘈雜,十分神奇有趣。

日落月升,皓月當空

月光灑在小村中,村中居然不顯幾分黑暗。“從天口中歎道,人皇你這是何必,已是給你留出一線生機,何故如此執著,可知眾生皆苦何為罪,這是你一個人的選擇罷了。人皇聞言卻是哈哈大笑。想知道人皇說的什麼,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驚堂木重重落下,那說書老人說出了標準的完結語。

“嘻嘻嘻,老神仙爺爺,二娃知道,人皇隻是要個答案,並不為眾生,這壞蛋從天並不能蠱惑他”說書老人話音剛落,傍邊一紮辮小女童就緊跟著說出了此話。

說書老人聞言哈哈一笑,“二娃真聰明,這都記得”喚作二娃的小女孩聽到老者的誇獎,並沒有十分高興,反倒是崛起了小嘴,“老神仙爺爺,二娃今年都十一歲了,你這故事二娃都聽了七遍了,自二娃記事起,你就講這個故事,一年一遍,四歲到如今,二娃現在都能講這個故事了。也不見爺爺換個故事講”

原來這說書老人居然一直重複講這一個故事,怪不得這村中人都不聽老人說書。說書老人聽了二娃撒嬌的話語,更開心了,問道“那二娃你說說爺爺的故事都講的什麼啊,為什麼一遍正好一年呢”二娃見說書老人考校自己,以為自己的話奏效了,是不是隻要自己全部答對,老神仙爺爺就會講新的故事了呢,二娃心中想到。

想到這裏,二娃忙是開口說道“老神仙爺爺的故事共有十二章節,每章亦有三十小節,然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三十天。故一年一遍二娃都知道的”這女娃雖年僅十一歲,卻是說話條理分明,若是放在別處怎得也得落上一個早慧,天才之名,此時,小酒館中已是安靜下來,大家對女娃的表現似乎習以為常,都是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和老者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