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法正事件,對於劉循來說,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把其餘穿越者恨不得捧在手裏怕摔著,含在嘴裏怕化了的絕世大謀士法正給痛揍了一頓。不僅如此,還把這麼一個大謀士給收為麾下,做了一名馬夫。
這絕對是大爽特爽的事情。
不僅如此,劉循與法正之間,也算是建立了一種怪異的聯係。
或許,這種聯係會帶來恐怖的變化,但或許也能向良好的方向發展。沒準其中形成了化學反應,劉循這個曆史白癡,真正的將法正的忠誠給俘獲了呢?
總而言之,未來是不可限量的。
而對於法正來說,同樣也是一次命運的轉折點。
想法正才賽張良,有驚世的才能。卻默默無名多年,如同那野草一般,無人問津。
始終,不能進入上層人物的視線範圍內,獲得重用,一飛衝天。
這一次他雖然遭受到了殘忍的毆打,但是畢竟是進入了劉循的實現範圍內,對於他來說,無疑是個機會。
而兩個人的聯係,對於整個漢末三國的曆史,也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劇情。
劉循,年紀輕輕,野心勃勃。
意圖繼承祖父,父親的巴蜀基業,與天下群雄爭鋒。
法正,才能驚世,堪比張良,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這兩個人的交集,堪稱明主與名臣之間的碰撞,大事件,絕對是了不得的大事件。
不過,這兩個人的事情,卻並不引人注目。
劉循絕對是光彩奪目,為目前巴蜀的風雲人物,他年輕,強勢,健壯,公認的有魄力,有遠見,有才能。
他是巴蜀之主,劉璋的長子。
他身後擁有吳懿,吳班等一股東州士人所組成的勢力的支持。
但是法正卻是不檢點,無才無德的代表。
所以,兩個人的碰撞,並沒有引起眾人的注意。
反而,劉循所引導的氣氛變化,卻是引起了巴蜀眾人的注意。
卻說巴蜀經過了劉焉時代後,進入了劉璋時代,從一個穩固發展的勢力,變成了平庸的勢力。
其主要的原因是劉璋沒有雄才,暗弱。
所以,巴蜀的氣氛一直都是鬆散的。
劉璋就算有心,但也沒有魄力,能力扭轉這個局勢。
但是在劉循的引導下,在吳懿,吳班兄弟的支持下,目前成都城中的大小官員,不管是忠臣,牆頭草,還是潛在的奸賊,都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整個成都的情況,就跟一台上了發條的機器,運作良好,一絲不苟。
政治情況,前所未有的快速,清明。
不管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是災難大事,都很快處理完畢。
這一切,使得巴蜀這個勢力再一次散發出了無窮的活力,在穩步上升之中。
這種情況,感受最明顯的不是劉循,而是劉璋。
“真是前浪推後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刺史府,書房中,劉璋發出了了這樣一個感慨。
這一句話的意思,其實有點淒涼。但是劉璋的麵上,卻是欣慰居多。
因為劉璋感覺到了這一切,平日裏要各方勢力扯皮才能決定的事情,現在都快速有效的通過了。
這種暢快感,使得劉璋很陶醉。也讓劉璋清楚的感覺到了,自己非人雄。
劉璋也是人,在認清楚了這個事實後,他自然是遺憾,落寞。但幸好這個後浪是他兒子,劉循。
正所謂子承父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有子如此,夫複何憾!
由此,劉璋心中萌發了一個念頭。
若能令此子座上巴蜀之主的位置,不知道能否重振我西方劉氏的霸業?乃至於,我劉氏江山?
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就在劉璋的腦中發芽,生長,最終不可仰止。
因為劉璋在繼承基業的時候,也曾經熱血沸騰,我西方劉氏,我大漢江山。
但是歲月的蹉跎,讓他漸漸雄心不在。
而現在劉循的出現,讓他看到了一抹曙光,一抹照亮天際的曙光。
“來人,召別駕張鬆,主簿黃權,將軍吳懿,吳班等文武大臣到大廳商議大事。”最終,劉璋有了決斷,他斷喝了一聲,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