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遞給他。
永琪握著箭,慢慢的閉上眼睛。這隻箭就是當初射小燕子的那支,當初為了拿到這支箭,用了不少心思,小燕子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隻希望下輩子還能射到一隻屬於自己的小鹿,永琪慢慢的咽了氣。
屋裏頓時哭作一團,西林覺羅氏雙手合十,說了一句“阿彌陀佛”,永琪身邊伺候的人將衣服給永琪換上。
翌日,景嫻剛醒來,就聽說了永琪昨晚死了的消息,心想著愉妃昨日就病了,今天在聽說唯一的兒子死了,恐怕這病又要嚴重了。便讓人去通知愉妃好生養身子,待身體好了,再來請安。
一會兒,去通知的小太監回來了,回稟說愉妃剛才哭暈了過去,現在還沒醒來。景嫻又派人去愉妃那邊守著,等愉妃醒來就來報信。
太後歎了一口氣,良久才道:“今日吃齋。”桂嬤嬤忙吩咐小太監去通知慈寧宮的小廚房。
“永琪小時候又聰明又孝順,哀家還記得那年他才八歲,每日抽出一些時間給哀家抄經書,桂嬤嬤你還記得吧?”
“奴婢記得,當時太後很高興,常拿出來看,還讓奴婢好好收好。”桂嬤嬤道。
“那麼聰明孝順的一個孩子怎麼就變了呢?”太後說完,桂嬤嬤也不敢搭話。
一會兒,景嫻帶著妃嬪來請安,因為太後心情不佳,說了幾句話,就讓大家散了。
乾隆下了朝,到了慈寧宮,發現太後不在,一問才知道,太後在佛堂裏念經呢。乾隆幹脆讓小太監將一些奏折拿來,在慈寧宮一邊批閱一邊等著太後。
太後直到晌午才從佛堂走出來,回到慈寧宮,見乾隆正批著折子,便問道:“皇上來多久了?”
乾隆答道:“兒子下了朝就來了。”
“怎麼不讓人去佛堂通告一聲?”
“怕擾了皇額娘,兒子今日也無多忙的政事。”
母子二人又說了幾句話,便讓伺候的宮人都出去,獨留下桂嬤嬤在旁伺候。
永琪的葬禮幾位阿哥和格格、公主們都去了,隻是眾人的心思各有不同,但有一點兒就是沒有一人是內心真的悲傷的。畢竟永琪得勢時待親兄弟親妹妹並不好,如今也難求別人真的悲傷。
小燕子極不情願的站著,心裏盼望著快點兒結束,若不是不參加不好,她早就找借口不來了。
由於明天即是臘月初八,因此賣臘八粥配料的店鋪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別小看臘八粥,配料花樣繁多,有小米、糯米、綠豆、豇豆、紅棗、花生、蓮子、百合、銀杏、核桃仁等。那賣臘八粥配料的商家,竟然專設一人,手敲竹板,邊賣邊唱,他這樣又敲又唱,顧客就更多了。
也有賣灶君像的。傳說灶君就是炎帝神農,教農稼檣耕作、飲食醫藥,民間奉為灶君,俗稱“灶王爺”。賣灶君像的商販,雖然未敲竹板,口裏卻也唱歌似地念著:“臘八,祭灶,過年就到。閨女要買花,小子要買炮。老婆子要請灶王爺,老頭子要買皮墊腰。”聽他唱得有趣,很多顧客抿嘴直樂。
福家正在辦喪事,大門口用鬆枝白花紮起一座牌樓,以往那四個寫著扁宋體黑字“福府”的大紅燈籠,一律換成了白絹製的素燈。門前掛著長長的招魂幡,被晚風吹著,一會兒慢慢飄起,一會兒輕輕落下。
天色慢慢黑下來,大門口的素燈裏的蠟燭點燃了,院子裏各處也次第亮起燈光。靈堂正麵是一塊連天接地的白色幔帳,黑漆棺材擺放在幔帳的後麵。幔帳正中間是一個大大的“奠”字,“奠”字下麵是福倫夫人的遺像。遺像正下方是一張條形的黑漆條案,上麵擺著供果。靈堂裏,隻見香煙嫋嫋,不聞一絲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