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煉鐵(1 / 1)

第一趟木炭燒了出來,估計幾百斤吧,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要煉鐵。

有了木炭,接下來是造煉鐵爐和鼓風機,還有就是打鐵用的枕和錘子,裝鐵的坩堝和一些模具。

暫時沒有鐵,鐵枕和鐵錘子用花崗岩可以替代,花崗岩的堅硬程度可是連鐵都很難鑿開,更何況是燒軟的鐵。

坩堝和模具用陶泥造。

至於鉗子暫時就造不出來,不過把鐵融成鐵水便能澆鑄出來,拿坩堝的工具可用新鮮濕木頭替代,濕木頭不會那麼快被燒壞的。

爐子用泥磚和泥巴砌成一個一米高的圓桶,側邊開兩個2個口子,一個是添加木炭口,一個出渣口子,另外還有個圓形連接鼓風機的進風口。

而鼓風機也是用陶泥燒製,是一個扁茶壺形狀的鼓風機,鼓風機中間是一個葉扇,固定葉扇,用一個弓纏著葉扇的輥軸,前後推拉,鼓風機就會吹出風。

鼓風機與煉鐵爐之間就用陶管連接。

李炎與助手們將這些煉鐵工具造後好,就開始煉鐵。

他穿越帶來了300斤的鐵角邊料,這些都是上好的鋼材,直接熔了再塑形便能使用。

至於第一件成品,就是鉗子,鉗子能鉗起滾燙的坩堝和鐵塊,這是首先要造的。

用陶泥造兩個一半鉗的模具,這個模具中間會有一個圓洞,是安放鉗子交接處的軸。

大概計算了下必要的量,往坩堝裏加上適量的角鐵邊料,蓋上陶蓋,然後就開動火力。

鼓風機內不斷轉動,風呼呼地吹出,火一下子就燃燒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坩堝裏的鐵料慢慢變成鐵水。

看準時機,用濕木棒抽出坩堝,然後倒到模具裏。

待模具裏的鐵水徹底冷卻後抽出,再拿一塊鐵料燒一個軸。

鐵有延展性,直接將兩個叉和軸裝上然後錘實便行。

造完鐵鉗,接下來就是燒一個鐵錘。

鐵錘比較簡單,直接澆鑄就成了。

有了鐵錘和鉗子,打鐵就好辦了。

鐵枕就不造了,實在太浪費鐵了。

李炎打算先造一些平常用的鐵鋸子砍木刀木工工具幾件鐵器農具,還有幾口鐵鍋(炒菜補鐵用)。

把剩下的水管也熔了。

剩下的鐵就用來鑄造砍刀,是戰鬥用的,外形是樸刀,就是帶木柄的大砍刀。

預計每把刀重3斤多,一共要造70把大砍刀。

武力大於一切。

鐵器的製作成功,讓李炎的信心大增,他現在迫切需要金屬工具。

在跟其它人了解過類似鐵礦的情況,李炎便把目標鎖定在部落葬禮上巫師用的那些赤色粉末上,這些赤色粉末是在一個山腳下采集的,是用一些赤石頭砸碎磨成的,是部落祭祀葬禮裝飾用的赤色粉末。

他果斷到那裏取了些赤色石塊回來,砸碎了加上碳粉,然後放到爐火裏燒。

他猜得沒錯,這些赤色粉末正是鐵礦。

有了鐵礦,部落就直接向鐵器時代發展。

他設立了五名打鐵人員,但現在有那300斤鐵要煉,所以就暫時沒有去挖鐵礦石回來。

現在,李炎這段時間就要全心全意去煉化那300斤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