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有高低,故其聲亦有遠近高下。往遠處普遍地聽,是淅淅瀝瀝,連成一片;往近處仔細地聽,則滴滴答答,點點分明。“不離”,“隻在”是強調深夜雨聲唯有植物葉上滴響之音,最為打動人心。這兩句,緊緊銜接上麵“漏傳一水”,就把雨滴聲與漏滴聲連接起來,在睡意朦朧的詞人聽來,似乎就感到四麵八方有無數的漏滴作響。失眠的人,情何以堪?無情的雨滴,一個勁兒地滴,也不管要滴穿這一雙愁人的耳,要滴破這一顆思鄉的心。滴,是全篇之眼。滴,仿佛是雨滴的有聲特寫鏡頭,凸現出了雨滴的形象,讓人感受到了雨滴的聲響。
下片抒寫雨滴引起的更多聯想與感傷。雨絲真細,若有若無,飄飛在空中,如縷縷遊絲。雨絲有時也加大而形成雨點,灑在植物葉上彙聚起來,又如顆顆真珠。葉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響,碎了。雨珠的聚而複散,與人生的悲歡離合,是多麼相似嗬!真該是天意吧,讓我從雨滴來咀嚼離別的滋味。再說那雨絲吧,若有若無,又與夢思的飄忽斷續多麼相似。可不是嗎?剛才一晌好夢,就讓雨聲給打破了。“蝴蝶夢”用《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意指美好的夢。夢一醒,不由人不羨慕那些雨夜雙棲的伉儷。夢,做不成了。可是,在這瀟瀟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嗎?讓我的精神飛過無邊的雨絲,與千裏之外的人相會吧!無可奈何語,也是癡情語。這樣結筆,仍與全篇妙合無跡。
巧妙地溝通各種聯想,是這首詞的特色。通過雨滴聲,聯想到雨滴柳葉、雨打芭蕉的情景。進一步聯想到雨點聚成水珠又滴落濺碎的細節。這些,表現的都是從聽覺形象化出視覺形象的通感。更為出色的是奇特的相似聯想,他把自然現象與生活現象聯想起來。漏聲、雨聲是相似聯想;從雨絲的若有若無聯想到夢思的飄忽斷續,從水珠的聚散想到人生的離合,是更為巧妙的相似聯想。試取溫庭筠的《更漏子》一詞下闋比較,在溫詞中雨滴隻是撩起“不道離情正苦”;而在這首詞中,雨珠更象征人生,就別具清新韻味。 (宛敏灝鄧小軍)◣思◣兔◣網◣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