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與龍虎(1 / 2)

此處名為青雲山

青雲山,位於大夏王朝最西部,與旁邊的龍虎山相比,此山有些顯得破敗不堪,古樸老久的三座道觀坐就落於此,與旁邊龍虎山的金碧輝煌相比,顯得更加的不堪入目。

青雲道觀裏,住著一老一少,老一點的正是道觀裏,名為青雲道士的道士,小一點的就是從某處撿來的孤兒,名為喬遠山,此名據說是在青雲山更往裏的山,十萬天山深處采藥撿到的孩子,所以名為遠山,撿到之時,孩子不哭不鬧,為了養活少年喬遠山,青雲道人可受了不少苦。

暮色裏,清瘦少年,一隻手拿著從山下文玩鋪子,最常見一文錢一隻的劣質的狼尾毛筆。另一隻手研磨著從斷頭崖下撿來的朱砂礦石,研磨成粉之後,加入清晨采集於萬物之間的無暇露水,寫於黃紙之上,則成為最下品的黃階下品符錄。

此時少年寫的是下品百符篆中的火符,用於點火,照明之事。方便用於少年進入十萬天山最外圍采藥的必備符籙,那少年停下手中狼毫,一道完美至極的下品火符,其神韻絲毫不輸給書上臨幕的標準符籙。

放下手中狼毫,朱砂已用盡了大半,厚厚一遝的黃紙,少說也得三四十張,像這樣厚厚的一遝,旁邊還擺放著不下五類這種符籙,其中火符居多,水符占中半,風符占極少數。

少年聽到身後吱呀一聲,木門被緩緩推開,青雲道人不知何時站在了少年身後。

轉身回頭,看到了熟悉的麵孔,頭發花白,手持一柄木劍,身上道袍打滿了補丁,花甲老人,手上所拿木劍,是上次雷雨天被劈斷的老桃樹,被遠山望見,順手帶回由青雲道人,用刀削成了一把桃木劍,用以道門神通賦予一絲神韻,擺在三清神像前,放置了已達半月左右。

其劍身漆黑如墨,長約三尺,少年雙手接過。

青雲道人道:最近龍虎山的的道士越來越放肆了,想要我們山門不說,還想把青雲山劃入他們龍虎山,成為他們的偏峰。

雖然我們廟小,但是依然傳承了三千年之久,其始祖更是傳說中修士第十境的謫仙,雖然到我這已經沒落了,但其底蘊依然不是一個龍虎山能比的。

龍虎山不過才傳了幾百年,不就仗著近幾年出了個道門雷法李扶搖,不過是個六品道門散仙,我若非資質平平,又豈能被龍虎山壓在腳下。

趙扶搖,龍虎山掌教趙玉柱的關門弟子。

機緣之下拜入了道門三清神廟之一張天師座下,習得天下之中最正宗雷法,回到故國被大夏王朝奉為國師,其國民更是奉為神明。

青雲道人看著少年頓了頓道:“遠山,我不求你在後來的百國之爭中脫穎而出,我隻求你,活著回來。

少年對著李青雲鞠了一躬,收拾好包袱行李,跟師傅道別一聲背劍而去。

往南走到幾十裏外的斷頭崖前,看著月亮高掛在天上,少年目光向遠方望去。

忽然,疾風驟起,吹拂少年的臉龐,漫長的秀發飄然而下,少年那純淨眼眸,看著屋外的月色,身上氣勢凜然一變,從最普通的練氣第一境

界,節節攀升,幾個呼吸間攀升到了無法言喻的高度,金光從少年頭頂凝聚,正是:

金光熠熠頂上聚,轉眼修得地仙人。

在幾個呼吸間,金丹出現一條裂紋,驟然間破碎開來,金光又回到了少年體內,少年轉身背劍而去。

遠過青山而不入,背劍已過萬重山。

少年趁著暮色,來到了龍虎山下,看著悠長的山路,就靜靜的站在那,雖然已是下半夜,可山腳下還有一群和少年一樣等待的人,等著明天山門一開,去山上的燒上一炷香,目的不外乎為自己求財,求官、求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