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黃庭堅成了杜甫的鐵杆粉絲,談詩必談杜子美,論文必稱杜少陵。

為此,孫覺還把自己的愛女蘭溪許配給了黃庭堅。黃庭堅沒有想到對於杜詩的喜愛竟然給自己帶來了一段美好的姻緣。

不僅如此,若幹年後,黃庭堅別開天地另創了一家江西詩派,他們奉杜甫為鼻祖,對杜甫頂禮膜拜。杜甫的詩沉鬱蒼勁憂國憂民,杜甫其人被譽為詩聖,其詩被譽為一代詩史,黃庭堅推崇杜甫,可見他自認為和杜甫在性格和命運上大有相投相似的地方。

十年磨劍,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一試霜刃;數載寒窗,為的是終有一天會獨占鼇頭。黃庭堅到了參加省試的年齡,他來到省城準備施展才華一舉成名。

那時的黃庭堅年少氣盛,考試之前遍交朋友,同學們都認為黃庭堅必然高中,如果他都中不了,別人就更不敢奢望了。

考試後,這種感覺在考生心理越來越強烈,以至於結果尚未公布,紛紛傳說黃庭堅高中了解元。同學們為了表示慶賀,在黃庭堅住的客店擺了一桌豐盛酒席。

酒席宴上,黃庭堅酒量比他中解元的消息更令人震驚,其他同學已經喝得爛醉如泥了,他依然談笑風生。他好像從未到過考場一樣,對考試結果一點都不關注,也許他的自信心太強烈了,大有舍我其誰的氣概。

可是轉瞬之間,黃庭堅就迎來了他告別少年時代以後的第一個沉重打擊。正當他們豪飲的時候,有人跑過來說,你們這群人中有三個人中了,大家一陣歡騰,可是這個人接下來的消息令大家驚詫不已,他說考前人氣指數最高的黃庭堅落榜了。

話一落地,同學們就感到非常尷尬,這是個壞消息,不應該出現在為黃庭堅慶賀的宴會上,於是他們全都低頭不語。

黃庭堅談笑自若,照樣喝酒,照樣吃肉,酒足飯飽之後,拉起同學們的衣袖,一起風風火火的跑到榜前,觀看榜上的名次排位。自始至終,黃庭堅表現出一貫的姿態,沒有讓想看笑話的人有機可乘。

那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次落榜。

其後經過幾次順利的考試,黃庭堅如願的進入仕途。他開始了一段新的生命體驗,在新的人生旅途中,他何去何從,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他最開始的官職不過是一個縣的主薄。對於考場上得勝歸來的黃庭堅來說,現在的狀態距離那種輔佐君王、致君堯舜的理想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於是,黃庭堅有些鬱悶。自己的一生不會就這樣消磨吧?自己滿腹的才華不會就這樣閑置吧?黃庭堅對波詭雲譎的宦海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這是一種悲劇的情調。黃庭堅的這種感覺是天生的。他的這份自省使他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危機意識,即使外部不會強加給他什麼,他的內心也會惴惴不安,他清楚的知道腳下的路是沒有盡頭且充滿泥濘的。

做縣尉沒多久,黃庭堅被任命為北京(那時候的北京是現在的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在北方邊境度過了漫長的七年。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一切好的藝術作品都是從生活中提煉而來。

黃庭堅在邊地的七年生活,使他接觸到了淳樸的邊地百姓,他目睹了烽火連天的戰爭場麵,他曾沉醉於遍地的黃花,也曾刻骨銘心於戰爭所帶來的災難,所有這些都使他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

人無論處於何種境況中,都要自我珍惜,生命是上天絕無僅有的一次贈與。

感謝命運之神給予黃庭堅這樣的生活態度,要不然真不知道在餘下的歲月裏,他會不會被隨之而來的打擊和煎熬所征服。

回到京都後,黃庭堅遇到了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