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泉城(二) GL
很久以前就有一個想法,想把小外和蕁的故事寫一寫.原因之一是她們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她們的故事令我們感動,原因之二是有很多朋友也想知道她們的故事,再就是感覺她們的故事與我們的學生時代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尤其是聽了她們細致的講述以及看了她們各自的日記後,這種感覺越發的強烈.文章的題目不再更改,依然叫愛在泉城,就將它當做一個不算續集的續集吧.想到了,便寫了,完全是隨性,文章照樣沒有章法,跟記錄自己的故事一樣,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全憑心情做主.因為與小外的性格有些許相似,也為了寫起來順手,所以我站在她的角度來敘述,依然用第一人稱,希望各位朋友不要見笑,也希望這個帖子能與上個帖子一樣,充滿溫馨與微笑,因為是寫朋友的故事,所以難免會有一大籮筐的不足之處,請各位指教,還希望小外和蕁如果不小心看到這個帖子的話,能對你們的揚兒姐感激一番,姐姐的寫作水平極其有限,不許介意哦,謝謝,哈.:)
一
我複姓上官,單名一個穎字,性別:女.本人身高168.4CM,四入五舍169CM,600大度的近視眼(別誤會,不是學習學的,而是看小說看的),發長及肩,外貌尚可,身材良好,走在路上雖說不上信心萬丈,但也絕談不上臉紅自卑,當然若是非要我跟芙蓉姐姐相比的話,我隻能五體投地的甘拜下風.
中國的姓氏裏麵單姓多複姓少,物以稀為貴,樹大易招風,所以我從來都是被人們關心關注的對象,這集中體現在他們給我起的外號上.我從小到大外號不斷,我想別人喜歡給我起外號可能與我喜歡給別人起外號有關,我給別人起外號傳說是一絕,比如上小學那會兒有個姓朱長的也挺象豬的同學,我一見到他就想到八戒,便給他起名叫豬無能,這個偉大的名字伴隨了他一整個小學時代,聽說現在他一看到豬就咬牙切齒,我想這應該屬於條件反射功能吧.再比如剛上初一那會兒我的同桌姓蔡,喜歡吃韭菜餡兒的大包子,她每次對我講話我都得憋著氣兒,為了報複,於是每次見了她都溫柔的嗲嗲的喊上一聲"菜包子姐姐~",後來嫌五個字太多,便直接簡化稱呼其為"菜包兒",沒想到這個外號竟一下貫徹了她的整個初中生活,弄的她到現在不敢吃包子,畢竟是同類嘛,我很理解.
人總是容易被感動的,同學們見我如此辛苦的給她們起綽號,他們便千恩萬謝的要報答我,什麼鴨子袋鼠貓頭鷹之類這些長相不大可愛的動物都曾是我的小名,直到上了高中,同誌們給我起名"小外",這才算是把名字給安定了下來,這一叫就是七八年,而且還沒停的跡象,我估計小外這倆字兒得一直陪我到老甚至極有可能會陪我入地下黃泉,一想到這兒我竟突的有了一種安家落戶的感覺,我一向想的開,小外就小外吧,小外可比貓頭鷹好聽,於是乎,我知道了誰是小外,可總是忘記誰是上官穎,這直接體現在老爸老媽喊上官穎時我呆若木雞而一吼小外我則神清氣爽上,以至於老爸經常罵我數典忘祖不夠厚道,我想這實在是不能怪我,隻能去怪那些給我起外號的同胞們,不過每次老爸教訓我的時候我總是表現出一副窩囊樣兒好以此來博得同情,沒辦法,我是小外我不怕誰?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家裏人大都在教育部門工作,很多人誇我有福氣,誇我出生於書香門第修養好氣質好渾身散發一股書卷氣文文靜靜的惹人憐愛,也是,你看古今中外名家巨著,詩歌散文宋詞元曲,凡是跟文學沾點邊兒的咱都有那麼點兒研究能不惹人憐愛嘛,我就經常對一些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兒說"你們可別小瞧我,姐姐我還沒生下來那會兒我就能默寫三國默背西遊",那些小孩兒還真信,對我越發的崇拜,對我的讚美也越發的離譜,可老爸老媽每次聽到對我的這種誇讚卻都梗著脖子的點頭稱是,我想他們應該對我的本性了如指掌,可我卻喜歡這種讚美,所以也就心安理得的接受,再衝誇我的那個人發送一個很淑女的微笑.但我偏偏討厭書香門第這四個字,所以對老師這個職業就反感起來,這也不能怪我,學校裏整天見老師,回到家還得麵對老師,再美麗的職業也總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錯覺,不過這種反感我可不敢表現出來,孩子要給家長麵子,這點兒道理我還是懂的.聽老爸說他對老媽一見鍾情後私定終身,決定非老媽不娶,於是在經過3年的感情長跑後終於抱得美人歸,於是在他們婚後的第八個年頭我便橫空出世,於是在他們婚後的第十二個年頭我的親弟弟上官桐大駕光臨,老媽說我這個弟弟是她和老爸不小心給製造出來的,純屬意外產物,那會兒計劃生育計劃的賊嚴,按黨的政策,老媽是沒有權利再生第二胎的,可老媽知道自己又有了之後便母性大發,當即決定要與黨的政策決鬥到底(我後來才從老爸嘴裏知道那是她怕疼不敢去醫院做人流),老爸也舍不得扼殺自己的親生骨肉,就陪著老媽一起玩兒決鬥,於是托關係走後門,折騰了一個多月總算把老弟給折騰成了合法待產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