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殘像(1 / 1)

遇見,就像邂逅一場猝不及防的夏日暴雨,置身其中時自然狼狽不堪,舉目回首時卻隻覺酣暢淋漓。

身處應試教育的洪流之中,我們或許沒有誰能夠逃脫在書海中輾轉遷徙的命途。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在知識中倔強生根。

學校經常會請各(勵)路(誌)神(組)仙(織)傳授給大家成績棒棒的秘密——堅持。但如果我們深究其內涵,“堅持”二字,本身就隱含著強己所難的味道,並代表了一種對具象痛苦的屈服與隱忍。老班總是講,失敗者做了自己愛做的事情,而成功者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人生苦短,今天和明天同樣是“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人為什麼要用今日的苦楚來填充明日虛無縹緲的輝煌?為什麼要將花季時光浪擲於不情不願的廢墟之上,而隻為垂垂老矣時有一間溫暖小屋可守?所謂未來可期,那今日束縛便可甘之如飴?換言之,哪個凡人有這麼強大的犧牲精神?

然而,同樣沒有人願意為了今日歡樂而放棄畢生所求,學業、事業、家庭、探索大世界的心願......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好似注定我們隻能“俯首甘於題海遊”。。

時而委委屈屈,時而激揚奮進,時而頹喪難愈,我明白這是大多數人的狀態。究其根本,就是上述的心理矛盾在作怪。何解?

把我們應該做的,化為我們熱愛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