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二十塊左右,一個月就是六百多塊。錢雖不多,可螞蚱再小也特麼是塊肉啊!
吳名歎了口氣,檢查了一下手機,坐到床邊開始穿鞋。六百塊雖然不多,但對他來說已經能解決不少問題。還有十幾天就過年了,自己再好好賣賣力,應該能攢下小一千塊錢,娘倆過個稍稍寬裕的春節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上午十點鍾,吳名推開平房的門,寒風撲麵而至,扣上帽子,戴好手套,跨出了簡陋的小院,直奔家門口西北方向的饅頭山而去。
饅頭山是興安嶺上常見的山形,顧名思義好似饅頭,線條柔和,並不險峻,但是坡度相對大了一些。
漫圓的山坡上稀疏的分布著落葉鬆樹,其中有條不寬不窄的山路,早已被林場的孩子們趟得比較平實,嘎吱嘎吱的腳步聲很是好聽。
十八歲的山裏娃體力自然沒得說,爬到山頂呼吸依然很是平穩,渾身上下熱乎乎的,除了口中的白氣和睫毛上發粘的霜,寒冬的威力對他影響不大。
陰坡的山體連著一條望不見頭的山脈,順著山脊再走大約四公裏,就到了吳名的“秘密”基地,那可是他外快來源的主要場地。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雖然是個大山的孩子,但和城裏新潮的少年一樣,這小子也搞起了直播事業。
與其他玩直播的人相比,他從沒有過大紅大紫的想法,也沒奢望過一夜暴富,能利用城裏人對北方山區的好奇,賺點貼補家用的錢就可以了。
由於沒有資金,設備隻有一台簡陋的舊手機,吳名的直播也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雖然粉絲不多,但卻十分努力。今天的表演,不過是極寒模式下挑戰自我的老套節目而已。
秘密基地是他在上秋的時候,足足花費了一個月弄起來的一個地窨子。地窨子是東北地區舊時常見的一種簡陋建築,有些類似半窯洞,天暖時在地下挖出長方形的土坑作為建築的下半部,四周支上破樹幹柱腳再搭上較粗枝丫做成的框架,然後覆上廢木板抹上黃泥、最後頂部鋪上樹枝和野草就成了。
到了冬季,這種半地下的簡陋房子外麵就會蓋了層厚厚的積雪,可以用來住人或者存放物品。現代社會,地窨子幾乎已經滅絕,若不是為了吸引關注,吳名也用不著蓋出這麼個土裏土氣的東西。
他的地窨子造起來更是簡單,整個建築幾乎就是個地下土洞,僅僅坑外的門口做了些支撐,安了扇破門板。房蓋是破板皮和樹枝鋪成的,再蓋上一層厚厚的野草加上積雪的輔助,倒也增添不少原生態的味道。
好在“屋子”裏還算做足了功夫,四米長三米寬一米半深,地麵牆壁修整的很是平乎,還有個破油桶做的簡易爐子、一口舊鐵鍋加上罐頭瓶子做的油燈和一榻草鋪,也算有了幾樣“家具”。
除掉衣物,肌肉結實的無名隻穿了個大短褲,刺骨的寒氣開始深入肌膚。昏黃的油燈下,少年抱著膀子“斯哈”吐出一口白氣,開始了自己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