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段(2 / 3)

蘭溪的冷月下,青衣男子看著略帶震驚的兩人,沉吟許久,終於從頸中解下了一個錦囊——一朵極其美麗的淺碧色花兒,在他蒼白的指間凝固的怒放。

“躑躅花!”見多識廣的兩人,幾乎同時脫口低呼。

躑躅花,南方山嶺本是多見,然而大都色作嫣紅。春季花開,滿山紅雲。也偶見黃色、紫色,然而,淺碧色卻是世所罕有——民間傳說中,僅見於嶺南大青山蒼茫海一帶,據說其花性極陰,需長於幽處不能見陽光,極難成活,而種植者需為韶齡女子。

傳聞中,淺碧躑躅花十年開一度,每次隻開一花,結一籽後立刻枯死,需重頭開始栽培十年才得繼續開放。因為開放時均在滿月之夜,故又名邀月草。

因為是一花一籽,所以數量稀少而且瀕臨滅絕,不見人世已有數十年。傳說中,淺碧躑躅花凝聚月華,是絕世良藥,幾有起死回生之力。

雖然隻是傳聞,然而,已經讓無數人對它夢寐以求。

在嶺南一帶,人們都將淺碧躑躅花視為至寶,不惜千金購求。南疆民間教派眾多,巫蠱之道盛行,那些林立的大小教派,也將大都將其奉為神物,還往往都設有專人培植——因為擁有一朵躑躅花,就是任何教派值得誇耀的象征。

所以那些守護聖花的美麗女子,往往傾了一生的心力,隻為看見所栽種的躑躅花能開一度,然而淺碧躑躅花何其難尋,即使尋得了,也極難養活,除了幾個幸運的,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看不到花開的一天。

那些女子,被稱為司花女侍。

碧落要找的女子,就是嶺南司花女侍的其中一人。

―數年前,遊劍江湖的他來到嶺南,遍訪名山大川,聽風踏月,往往於明月鬆風中彈琴長嘯,也曾在竹樓溪邊與如花苗女說笑談情,風流倜儻得一如在中原。

聽說大青山蒼茫海一帶有絕世奇花出現,作為武林中人,自然也免不了好奇,於是攜琴帶劍,來到了大青山麓。一連在山中遊蕩了數天,非但沒有找到傳說中的淺碧色花兒,反而忘卻了歸路,迷失在嶺南重重疊疊的大山中。

仗著一身武功,自然也不怕虎豹蟲豸,然而轉來轉去,風景雖然如畫,卻令人煩躁不已。

一日,尋著一條小徑走著,卻發覺路盡頭居然是一麵斷崖,不覺氣惱,幹脆也懶得繼續尋路,坐下來休息,心裏想著堂堂江南第一劍、難道就這樣困死在這裏不成?

心下越來越煩躁,為了震懾心神,他連忙拿出古琴,彈奏起《猗蘭操》,平息心中如潮的雜念。

幽沽寂無人聲,唯有他的曲調悠然傳入九霄。斷崖下,他凝神奏曲,調與神合。然而,忽然間,他卻聽到了另一種曲聲——有短笛的合奏,從斷崖上方輕輕飄下。

他驚愕地抬頭,隻見溼潤霧氣縈繞的懸崖最高處,居然隱約可見一座小小的竹樓,細細看去、依稀有紅衣女子倚窗,樂曲聲正是從她指下飄出。

青衣男子微微驚喜的笑了——原來,在這樣山窮水盡之處,他居然還能邂逅到傳奇。

號稱劍膽琴心的他,對於如何把握眼前的機會已經有了太多的經驗。想象著這深居在幽沽絕壁的女子,本身就該是如何的孤寂落寞,既然也深通音律,那麼就如當年司馬一樣以琴心挑之,一曲《鳳求凰》便可結下又一段世外情緣。

他不急於求成,卻也不再急於走出大青山,隻是每日的來到崖下,用古琴彈奏,來引得崖上的女子橫笛呼應。穀中少有人煙,樂聲縹緲的時候,他有時也會以為、自己真的已不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