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紅《┆┆
3.少陰藏義
4.少陰運氣義
二、少陰病提綱
1.微妙在脈
2.但欲寐
3.少陰病形
三、少陰病時相
1.子者複也
2.欲解何以占三時
四、對AD病的思考
第十章 厥陰病綱要
一、厥陰解義
1.厥陰本義
2.厥陰經義
3.厥陰藏義
4.厥陰運氣
二、厥陰病提綱
1.消渴
2.氣上撞心,心中疼熱
3.饑而不欲食
4.食則吐蛔
5.厥陰禁下
三、厥陰病時相
1.醜時義
2.厥陰方義
結語
跋
作者簡介
劉力紅,男,1958年生。漢族,湖南湘鄉人。醫學博士、教授、廣西名中醫。1978~1983年就讀於廣西中醫學院,1983~1986年留本院溫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於成都中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陳治恒教授,1989~1992年於南京中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陳亦人教授。199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廣西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從事《傷寒論》教學、臨床、科研至今。曾於本科畢業後隨先師李陽波習醫達七年之久。其中有兩年時間與先師同吃同住,親曆了傳統的師徒生活,於傳統文化的很多領域皆受到較為深廣的熏陶,為今後的研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隨後又隨王慶餘及曾邕生等師修習傳統之易道醫學。1997年晉升教授,1999年起擔任中醫臨床基礎學學科帶頭人。2002~2003年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訪問。臨床擅以經方治療內、婦、兒等科疾病,尤於溫熱劑的應用有較深體會。研究方向:經典中醫的理論及臨床研究、中醫的哲學思考。專著《思考中醫》於2003年6月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
序
作者是我眾多學生中頗具特色的一位,這個特色不是指旁的什麼,而是指他對中醫,尤其是對經典中醫那不同尋常的熱愛與追求。這在對經典的重視每況愈下,在高等中醫院校紛紛將經典改為選修課的情況下,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讚許的,也是最令我感到欣慰之處。作者對經典的執著與熱愛,以及作者在經典中醫方麵所達到的境界,已在這部書稿中充分地展現出來。相信各位在閱讀過此書後,應該有所感,有所得。
誠如作者所言,經典是中醫這門學問的基礎學科,而這個基礎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東西能夠代替。因此,欲學好中醫,欲在中醫這門學問裏達到較高的境界,就必須重視經典,就必須重視這個基礎學科。欲詣扶桑,非舟莫適。這是古今大師們所公認的必由之路,舍此別無他途。
《傷寒論》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是一部經典,是一部聖人的著述,是一部中醫史上承前啟後的巨著,是幾乎所有的成名醫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最最重要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入道之津梁,而在我看來,更是一部論述疑難病證的專著。《傷寒論》於中醫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有目共睹的。正因為其在中醫這門學問裏的獨特意義,引來了這一領域裏的古今中外的醫家們的共同矚目。有關《傷寒論》方麵的著述,迄今為止,仍是中醫界歎為觀止的。而在這眾多的著述裏,能像作者這樣如此平實地將甚深的經義娓娓道來者,卻實為少見。孔子雲:"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餘信也,是為序。
辛巳十月陳亦人於南京
一、樹立正確的認識
1.理論認識的重要性
對中醫的信念和感情,自然造就了我對中醫有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以為中醫興亡,匹夫有責。這部書的寫作,也許正是出於這樣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所以,很希望通過這部書的寫作,切實地為中醫解決一些問題,特別是認識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