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內幕
楔 子
本人是一名心血管內科醫生,現年三十四歲,自幼以《西遊記》的小人書啟蒙,在成長過程中曾多次翻閱《西遊記》原著。當時雖未有深刻的分析,但內心也產生了諸多疑問:《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是吳承恩先生原創,刻畫得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對那些神仙、妖怪的描寫也是活靈活現、細致入微。即使單看書中的詩詞歌賦,其文學水平也堪與《紅樓夢》比肩,更遠超《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可見吳承恩先生確實是一個修養很高,甚至絕頂聰明的人。但是這樣一位大師竟然沒有發現自己的巨著中存在如此多的漏洞、如此多的矛盾?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如今我已經工作十年了,再回頭來重新審視《西遊記》,用醫生獨有的思維和視角仔細分析,終於讀懂了吳老先生的良苦用心。於是著手撰寫這一係列解讀《西遊記》的文章,不想正好組成四十二個章節,而中國第一部漢文佛經正是《四十二章經》,冥冥中或許是一個巧合?
曆史上,有一位大德高僧——玄奘法師,曆經十九載,遊曆西域、天竺各國,促進了大乘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印兩大文明古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同時,根據玄奘法師口述,其弟子辯機整理而成的《大唐西域記》是一部玄奘法師西行的實錄。該書記述了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都城、疆域、地理、曆史、語言、文化、生產生活、物產風俗、宗教信仰,此外還記述了其他十餘個國家的情況。書中除生動描述了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印度雁塔傳說、那爛陀學府以及諸如佛祖成道、佛陀涅槃等無數佛陀聖跡外,還有很多佛教傳說故事。內容全麵係統、生動翔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佛教曆史、交通史和民族史的珍貴資料。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在民間也廣為流傳。
根據傳統的說法,吳承恩先生的《西遊記》取材於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講述了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戰勝困難,最後終成正果的曆程。但若細讀此書,不難發現:《西遊記》中的唐僧絕非玄奘法師!這位唐僧同誌明明知道西天取經有觀音菩薩的鼎力支持,那些神仙也一次次地助他降妖除魔,如果他不是一個腦殘的話,早該知道這一切隻是在演戲,然而一路上這和尚卻總是無法抵禦恐懼的侵擾,很多時候更因此淚如雨下,難道他是一名天才的演員?即使對唐僧的慈悲之心,《西遊記》中也並非全是正麵的歌頌,比如孫悟空剛加入取經隊伍時打死了六個強盜,三藏道:“……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凶,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可見唐僧趕走孫悟空隻是怕他連累自己做不得“白客”而已。而且在通天河那段故事裏,根本沒有剿滅妖怪,為民除害。而當唐僧看到冰封河麵,就急忙過河去取他的寶貝經書,卻置百姓安危於不顧。在整部《西遊記》中,我們看不到這位高僧有任何開悟的表現,尤其是全書的後半部分,更是孫悟空一直在給唐僧講經傳法。如果吳承恩先生筆下的唐僧以玄奘法師為人物原型,何苦如此辱沒這位大唐高僧呢?
至於邏輯上的混亂在這本書中更比比皆是:獨自挑戰十萬天兵天將的齊天大聖竟鬥不過太上老君家裏的一頭老牛;神仙手中那麼多神奇的法寶,在清剿花果山時卻放棄使用;豬八戒作為取經團的一員,卻總是在製造矛盾,鼓動散夥;玉皇大帝為了一個玻璃杯子就要殺自己的卷簾大將;沙和尚在吃了九個取經人之後依然能夠混入取經隊伍;那麼多妖怪捉住了唐僧卻不急於吃掉;觀音菩薩竟會破格提拔紅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