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娘笑著搖搖頭,拿起他送回來的那隻酒葫蘆,走到酒缸前,舀了一挑子,將酒葫蘆灌滿。
齊清遠低眸看著她擺在賬台上的賬本,久久才道:“你識字的,是麼?”
九娘怔了怔,正要開口,就聽齊清遠道:“多謝。”
她這才走回賬台後麵,低眸笑了笑道:“我才是該謝謝你。”
齊清遠眸光略有些詫異的看著她,九娘低著頭,耳邊的碎發落了下來,她緩緩的說起了當年的往事,齊清遠靜靜的聽完,九娘一直注意著他的神色,見他沒有恍然大悟,登時心頭湧起一股失望,她知道,他不記得了。
她將酒葫蘆沿著賬台推到他麵前:“這麼多年一直沒好好謝謝你。”
齊清遠心中唏噓,他一直都知道九娘,但是卻唯獨不記得花朝節的那次。
他原先一直以為,他第一次見九娘,是她成親那日,也是如同今日這般,六七條烏篷船沿著長長的河道駛過,岸上圍著不少看熱鬧的人。
一陣微風吹拂而過,吹起了她蓋頭的一角,那驚鴻一瞥,他便知道,他忘不掉了。
隻可惜,讓他心心念念的驚鴻一瞥,卻是在她成親的時候。
“我隻是些許識得幾個字。”九娘忽然低著頭說道。
齊清遠一怔,片刻才彎了彎唇角笑了。
正說著話,外頭迎親的烏篷船已經駛過了九娘的鋪子,客人們才陸陸續續的回來了,芍藥走到賬台,臉上滿是歡喜的笑意:“姐姐,我要去看新娘子走三橋了。”
九娘笑著點點頭:“去吧,早點回來。”
安昌多水,盈盈一水帶,牽絆著落戶水邊的人家,在九娘的印象中,光架在水上的橋,就有十七座,安昌的橋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態,古樸典雅,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
這些橋裏,最有名的,還是“福祿”、“萬安”和“如意”這三座橋,安昌姑娘出嫁,總要走全這三座橋,寓意婚後的日子福祿進門,萬安如意。
九娘當初也走了那三座橋,可還是第二年就死了丈夫。
想到這裏,她的唇角不由牽起一絲微苦的笑意。
齊清遠的眸光落在她的臉上,這才注意到她的右眼角下方,有一顆淚痣,給她嬌豔的容顏上平添了一抹愁緒。
那日,齊清遠在店裏坐了好一陣,等到芍藥看完新娘子走三橋回來,他才起身告辭。
這已經讓九娘十分歡喜了。
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齊清遠來店裏的次數便漸越多了起來,每回都是打酒,分文不少的付賬。
芍藥暗地裏和九娘說起過,他此前還沒錢,怎麼現在倒是有錢了。
九娘隻是笑笑,隻要齊清遠過來,她就已經很滿足了。
來的次數多了,漸漸的,也便熟悉了起來,九娘總是時不時的塞給他自己做的吃的,什麼臘腸、自製的牛肉醬、以及她最喜歡的糯米蛋。
齊清遠推脫不過,心中又想著見一見九娘,便時不時幫她幹活。
一來二去,便有風言風語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