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裏克拉拉對勃拉姆斯這種態度到底是怎麼想的了。但是,我相信敏[gǎn]而善感的克拉拉一定感受得到勃拉姆斯對她的一片深情,同時,她對勃拉姆斯也具有著同樣的感情,否則,在她臨去世的前13天,她已經奄奄一息了,還記得那一天是勃拉姆斯的生日,用顫巍巍的手寫下幾行祝福的話給勃拉姆斯寄去。
也許,克拉拉和勃拉姆斯一樣都在堅強地克製著自己,他們都把這一份難得的感情化為了自己最美好神聖的音樂;也許,克拉拉的感情依然寄托在舒曼的身上,她和舒曼的愛情得來不易,經曆了那樣的曲折和艱難,她很難忘懷,共度了16年“詩與花的生活”(舒曼語),因而不想將對勃拉姆斯的感情升格而隻想升華;也許,因為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14歲,勃拉姆斯沒有必要愛得一往情深,愛得一生到底;也許,克拉拉不想讓勃拉姆斯受家庭之累,自己畢竟拖著油瓶,帶著7個孩子;也許,克拉拉覺得和勃拉姆斯這樣的感情交往更為自然更為可貴更為高尚更為美……
在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的感情交往中,我以為克拉拉是受益者。因為在我看來,勃拉姆斯給予克拉拉的更多。無論怎麼說,克拉拉曾經擁有過一次精神和禸體融和為一的完整的愛情,而勃拉姆斯為了她卻獨守終身。更何況,在她最痛苦艱難的時候,是勃拉姆斯幫助了她,如風相拂,如水相擁,如影相隨,攙扶著她渡過了她一生中的難關。
當然,勃拉姆斯也不是一無所獲。如果克拉拉身上不具備高貴的品質,不是以一般女性難以具備的母性的溫柔和愛撫,勃拉姆斯騷動的心不會那樣持久地平靜下來,將那激蕩飛揚的瀑布化為一平如鏡的清水潭。兩顆高尚的靈魂融和在一起,才奏出如此美好純淨的音樂。勃拉姆斯和克拉拉才將那遠遠超乎友誼也超乎愛情的感情,保持了長達43年之久。43年,對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個太醒目的數字,包含的代價和滋味無與倫比。據說,當1896年77歲的克拉拉逝世之後,勃拉姆斯已經意識到自己也即將不久於人世了。他焚燒了自己不少手稿和信件。我不知道那裏有沒有他曾經寫給克拉拉的情書。我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他寫給克拉拉的情書了。
克拉拉在世的時候,勃拉姆斯把自己的每一份樂譜手稿,都寄給克拉拉。勃拉姆斯這樣一往情深地說過:“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聽到這樣的話,我們會忍不住想起在上一講講過的李斯特對跟隨他39年的卡洛琳曾經說過的話:“我所有的歡樂都得自她,我所有的痛苦也總能從她那裏得到慰藉”。藝術家的心都是相通的。
有這樣一件事情,我異常感慨。1896年,勃拉姆斯接到克拉拉逝世的電報時,正在瑞士休養,那裏離開法蘭克福有200多公裏。那時他自己也是身抱病危之軀,是位63歲的老人。當他急匆匆往法蘭克福趕去的時候,忙中出錯,踏上的火車卻是相反方向的列車。
很久,很久,我的眼前總是浮現著這個畫麵:火車風馳電掣而去,卻是南轅而北轍;呼呼的風無情地吹著勃拉姆斯花白的頭發和滿臉的胡須;他憔悴的臉上撲閃的不是眼淚而是焦急蒼涼的夜色……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不到一年之後,1987年的4月3日,勃拉姆斯與世長辭。任何人都不難想到克拉拉的去世對於勃拉姆斯的打擊是多麼慘重,在一夜之間徹底地蒼老,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追隨克拉拉而去。
據說,在勃拉姆斯最後的日子裏,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哪裏也不去。他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演奏了克拉拉生前最喜歡的音樂,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也包括舒曼和克拉拉的作品,然後,他孤零零地獨自坐在鋼琴旁任涕淚流淌。
完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johnnyghost23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