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讓我來討這個麻煩好了。我每天晚上將貨物送到那些菜販子手中,保證不耽擱早晨送貨。”
父親未置可否地笑了笑,一言不發地走開了。
“那你還做不做?”在一旁始終保持著沉默態度的魏英這時關切地詢問方維道。
“做呀。我老爸又沒有明確表示反對意見。再說這樣多少也可以緩解一部分銷售的壓力。”方維很堅決地說道。
“那好,我幫你聯係市場上的那些菜販子。”魏英欣然說道。從她的談吐中方維很明顯地感到她對自己毫無保留的支持態度。
“這樣會很麻煩你的。”方維不安地說。
“也沒什麼可麻煩的,”魏英說,“不過動動嘴皮子的功夫。”
第二天早上方維並沒有一同跟車,因為害怕自己昨天的破格之舉寵壞了那些老農民而選擇了回避。也許此時此刻他的生活就是由這些瑣碎不堪的小事所構成的。
趁著這樣的空隙,他和魏英走訪了菜市場上所有的蔬菜販子。
“我們保證按您的要求滿足供貨需要,並且蔬菜更新鮮,價格肯定比您從區裏進進來要便宜。”方維信誓旦旦地向每個客戶承諾道。
“那可以呀,就是怕誤事,”一夥小菜販們紛紛圍攏了過來,其中一個很狡黠地質疑道,無疑這是他們討價還價的最基本方式。
“我們保證每天晚上在你們收工之前將蔬菜進到你們的攤點上。如果我們的貨不能滿足你們的要求,你們盡可以趁早到區裏購進呀,一點不耽擱你們的事情。”魏英向各個顧主解釋說,事實上這些菜販子的貨都是清晨搭乘第一班車從區裏轉運過來的。因此即使錯過了方維這一頭也並不會誤事。
“既然這樣那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試試看吧。”這些人紛紛表現出一種懷疑的態度。
“好,那我們就這樣說定了,”方維說道,心說這些人的表演藝術真是精湛到位,“那能不能將你們所需要的各種蔬菜報一下帳,我們也順便統計一下。”
“好的,好的,”於是各個攤主便紛紛報上各自的需求量。
最後才是討價還價。
這一次唱主角的是魏英,因為她早已摸清了底牌,知道這些人從區裏進貨的基本價格。魏英的報價雖說比區裏要相對便宜一些,卻是有限度的。不過這些人最終還是接受了,畢竟這是家門口的生意,看得見也摸得著。
使方維不可思議的是這樣每天的銷售量還不到三千斤,而這些蔬菜還得分給幾十個攤點。大致估算得出這些人每天也就能賺個最基本的生活費而已,可能所得隻能維持在這個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