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維與鄭南的第一次晤麵是在一九九五年。
那年九月底的一天下午,方維正從自己在大學校園外租賃的單身“公寓”趕到學院準備就餐其時方維作為中部某省會城市的一所市屬專科院校的入學新生還不足一周在校門口迎麵卻撞見同鄉兼同學的陸璐。
說起方維與陸璐的這雙重關係實在了了,僅僅幾天之前他們還是素昧平生的,分在同一個係裏的同一個班上才知道他們竟然還是同鄉。好象他們首先是同學,其次才是同鄉:然而即便這種所謂的同鄉關係也顯得過於空泛,一個郊區的地域之廣闊,甚至可以達到老死不相往來的程度,就仿佛生活在同一片田疇兩端的兩條蚯蚓。
陸璐其時正陪同某男生從馬路對麵走來。馬路對麵便是某路車站,聯係著眾象浮生的外部世界。兩人在一起呢喃軟語,似乎很是投緣。每每遇到這種情形方維便會無緣無故生出許多隔世之感來,正想溜之大吉。這時,陸璐卻主動地叫住了方維:
“嗨,方維。”
方維於是穆然肅立,恭迎相候。“老同學來了是吧。”方維自作解人地說道。在方維的潛意識裏所謂“老同學”是有其特點含義的。剛開學那陣,這種“老同學”之間的互訪活動常常會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如此既能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又可以成為炫耀於人的資本。
“嗯,”陸璐驚詫莫名地反問道,“他,你還不認識。”
“方維,”那人點點頭,算是接識了,主動伸出手來說道:“我是鄭南,鄭成功的鄭,南方的南。我們都是一個區上的,‘咱們的隊伍勢力壯’,”他隨手劃了個圈,猶如圈定勢力範圍,“就在你隔壁班上,以後還望多多關照。”方維是(一)班的,這位老鄉隻能屈居於(二)班了。
看來人家對自己似乎並不陌生,方維回握著他的手,感覺著並沒有多少客套話可以說,隻是機械地重複道:“互相關照,互相關照。”
“哪裏,哪裏,以後老哥我可要同你紮在一起,抱成一團的喲。”說著他重重地拍了拍方維的肩膀。
這種明顯很拿腔的“親切感”,使方維心裏掠過一絲陰雲,暗自想,好家夥,啥意思嘛,這麼裝大!因為倍感身份卑微,方維自我感覺再也擠不出更多的話來。
三人結伴向食堂走去,一路之上,那兩位有說有笑,言談甚密。方維隻安心地豎起耳朵接收著聲波。很自然地,他倆便聊起了一些圈內的熱門話題,諸如一些同窗故舊的近況,一些老師們的緋聞軼事等等。其中尤以鄭南的一言堂為著。這位仁兄總是在發感慨,下定論,陸璐語音未落,即被他搶過話頭,不由分說一頂大帽子劈頭蓋臉便砸了下來。定性之嚴峻,分貝值之高,無與倫比,極力試圖在人心中掀起驚天之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