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楔子 第一章 ...
【楔子】
箭勢如風,刺入心口的那一瞬間,竟然感覺不到疼痛。
李建成捂著胸口,抬起頭,死死盯著麵前高坐於馬上的人,仿佛從來不曾認識過他。
那同自己有著七分相似,卻更顯英武的眉目,此刻在自己的視線裏,卻蒙上了一層模糊的紅。那人遠遠地、默然地看著自己,鬆開手,任五指間的長弓掉落在地,
世民……沒想到,你當真……還是對我動手了。
一手死死按在心口的位置,另一隻攥住韁繩的手,卻依然握不住了。李建成用力地挑了挑嘴角,終是脫力般向後仰去。
李世民身後高大巍峨的玄武門,在自己視線裏一點一點傾斜,直至轟然倒塌。
那一刻,風在二人之間呼嘯而過,竟然掩蓋了周遭所有的廝殺聲。
唯有那人模糊的一句話,分外清晰:
“對不起,大哥。”
——這一年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親手射殺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至此取而代之,史稱,“玄武門之變”。
【第一章】
隋義寧元年春,太原城郊。
李世民一身玄甲高坐於馬上,目光定定地望向遠處。是日天朗氣清,和風掀起陣陣沙塵,微微迷蒙了視線。
忽然,許是看見了什麼,他眼前一亮,一提馬韁便朝前奔去。身後的隨從見狀,亦是匆匆跟了上去。
薄薄的沙塵之後,一列人馬朝這邊走來,身影逐漸變得清晰。為首的那人,白袍銀甲,身後大紅的披風熾烈如火,卻是分外奪目。
李世民急行至那人麵前停住,翻身下馬,抱拳道:“大哥!”
那人見了李世民,他亦是下了馬,將人扶住,微微笑道:“世民身在晉陽,卻是何時回到這太原的?”
“不過比大哥早一日罷了,”李世民道,“晉陽離此卻也不過數日的功夫,比不上大哥車馬勞頓。”
李建成微微頷首,笑道:“路上風沙大,阻礙了行程,有勞世民久候了。”
李世民抬起眼看他,隻見對方五官眉目雖同自己有七八分相似,然而氣度卻是清俊淡雅,縱是一身鎧甲,亦掩不去周身的溫文之氣。
頓了頓,他笑道:“大哥何出此言,世民並不曾久候。”
心知他不過是謙辭,李建成卻也不再多言。隻是定睛將麵前的人打量了一番,麵上浮起一抹清淡的笑,道:“數月不見,世民的身量怕是要高過為兄了罷。”
李世民站直了身子,發現不覺間,自己當真是比大哥高出了幾分。卻一時不知如何接口,便隻笑道:“城外風沙大,還請大哥速速同我一道回城罷。”
李建成微微頷首,隨即上了馬,二人並轡往城中走去。
“父親可還安好?”行在太原城的街道上,李建成淡淡地問道。
“父親一切安好,隻是對大哥頗為叨念,故今日便命我務必出城十裏相迎。”李世民頓了頓,稍稍壓低了聲音道,“前日父親殺了王威、高君雅二人,便無異於對皇上豎起反旗,下一步棋該如何走,卻還有待細細商議。故才急召你我回太原,共商大計。”
李建成先前雖身在河東,卻也已然聽聞此事,便道:“王威、高君雅二人雖名為太原副留守,卻實則不過皇上的細作罷了,此二人留之必成禍患,遲早是要除去的。”
李世民頷首道:“今上無道,群雄並起,卻也多虧此事,讓父親終是下定了決心。”
二人說話間,已然到了唐國公府。
李建成匆匆換了一身便裝,便徑自來到議事廳。李淵坐在堂上,底下右側李世民已然落座。
李建成上前對李淵拱手一拜,道:“建成聽聞父親調遣便當即從河東返還,路上風沙大耽誤了行程,還請父親恕罪。”
時任太原留守的唐國公李淵見了自己的長子,站起身走到堂下來,微微笑道:“為父可是到叨念你多日了。眾子之中唯有你和世民較為年長,可擔大任,如今你二人均已歸返,為父便再無憂慮了。”
李建成道:“我在河東的這些時日,已網羅了一批有才之士。因父親書信緊急,自己便先行回來,命他們日後便到。到時父親如有所需,任憑差遣!”
李淵聞言看了看李世民,捋須笑道:“前日世民也帶回一般能人義士,看來為父早年遣你二人於河東、晉陽二處走動,此行你二人當真收獲頗豐,不負為父重托!”
李世民亦是起身道:“父親,如今大哥已然歸返,可謂萬事俱備了。我以為要盡早定下進軍戰略,先發製人!”
此言正是李建成所想,他微微頷首,回頭望向李世民,卻恰同對方四目相對。李建成略一停頓,隨即挪開目光,轉眼望向李淵。卻見李淵徐徐笑道:“你們說的是,隻是今日建成剛剛歸返,車馬勞頓,且先休息一日。明日一早,為父便聚集眾人於議事廳,商議日後戰略。”
離了議事廳,李建成對李世民道:“今日世民也辛苦了,不如也早些歇息罷。”說罷轉身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