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幾天了,昨日收到飛鴿傳書,說最多十日,就可造好。”

“從這裏去海邊,不是也要十日嗎?那我們不是現在就可以動身了嗎?”崔湜問。

“不,船造好後,還要往裏麵搬運物品、招募船員、短航試水,這個大約也要六七天。所以我想,我們可以在五日後出發。”

崔湜點頭,說:“那我今日就回去,安排好一切。”

“好。這五日我可能要一直呆在宮中了。五日後的子時,我們在柔館門口見。我已經派人送了兩匹健壯的馬過去,到時我們就直接從那裏出發。”

崔湜再次點了點頭。

張昌宗擁抱了他一下,說:“崔郎,再過幾日,我們就可以遠離這裏的一切是非,到一個誰也不認識我們的地方雙宿雙飛了。我愛你。”

“我也愛你,六郎。”

這一天,是神龍元年正月十七日。

————————————————————————————

崔湜回到家,和妻子雅娘幽然地過了幾天安逸幸福的夫妻生活。他不再夜出,而是盡好為人夫的本分,關心、照顧妻子。他還花很多銀兩,為雅娘買了一套珍珠首飾,雅娘幸福地熱淚盈眶。

這幾天崔湜還寫了幾封長長的家書,像交代後事一般。他寫的最後一封家書,是給他的弟弟崔滌的。對於這個弟弟,他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他希望比自己睿智的崔滌能夠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實現自己沒有完成的政治抱負。

寫好這些信後,他在正月二十一日投遞了出去。

34

34、第三四章 蓮花惹清風 ...

張昌宗入宮見到武則天,發現她確實病得很重,簡直就像已經病入膏肓。但即使如此,她也不讓任何李氏宗親接近自己,她怕他們會對自己不利。這幾日,能近她身的,隻有禦醫和張氏兄弟。

外界對於武則天病到什麼程度,並不知情,隻知道病得很嚴重。

李氏集團對於這件事很急很擔憂,他們並不怕武則天駕崩,他們怕武則天臨終改遺詔,傳位給武家的武三思。所以,在如此重要的關鍵時刻,他們隻有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在武則天身邊,才能安心。但可惜的是,二張兄弟並不是他們的人。不僅不是,還是對頭。這樣一來,太平公主、李顯、李旦就更急了:萬一二張兄弟在武則天意識不清的時候攛掇她寫遺詔廢太子怎麼辦?他們越想越急,多次請求入宮覲見、照顧武則天,都被駁回。

無奈之下,太平公主去找了上官婉兒。

第二天,上官婉兒的一句話傳遍了朝堂:陛下病急,二張在其左右,假陛下之名阻人入見。

這句話是一根導火索。

早在半年前,武則天就因病而不上朝了,隻讓張易之一個人陪她,偶爾也叫上張昌宗,其他人一概不見。

朝中大臣早就對此不滿了,一個反二張的政變小團體也逐漸形成,他們是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他們都是擁李派,希望太子李顯能繼承皇位。而如今,眼看著對立的二張兄弟幾乎是控製了皇帝,他們都坐不住了。

張柬之聽到上官婉兒的這句話,氣得胡子發顫,心想:是可忍,孰不可忍?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

於是,一場醞釀已久的兵變被提上了日程。

張柬之在取得太子李顯的支持後,把兵變日期定在了正月二十二日。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在唐朝曆史上,是不同尋常的一天。這一天,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發動兵變,與太子李顯一起,殺入了武則天養病的迎仙宮。

當日,對兵變毫無準備的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在迎仙宮的長生殿裏,陪侍在武則天左右,忽聽得外麵人聲嘈雜。武則天讓他們出去看看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再也沒有回來。

張易之和張昌宗就在長生殿外的長廊上,迎麵撞上了兵變的軍隊。

張柬之遠遠看到他們,激動地高呼:“快殺了他們!”

張昌宗看到那不下千人兵變軍隊,歎了口氣,站在那裏閉上了眼睛。

張易之也知道已經逃不掉了。他看著張昌宗,笑了,但張昌宗卻對著未知的什麼,說:“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