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段(2 / 2)

康熙的急病讓京城的空氣再次開始緊繃起來。無論是阿哥還是大臣,甚至是街邊擺攤的平民百姓,人人關注的焦點都變成了老爺子現在的身體狀況。

在胤禛奉命代替老爺子去祭天之後,這種緊張的氣息更是蔓延到了全城。整個京城不複往日的喧囂,仿佛陷入了一片死寂。

第二百零九章 康熙駕崩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也在為一代明君的病危而感慨。康熙六十一年竟然恰巧嚴寒多雪。從天交十月以來天空基本就沒有放晴過。狂暴的西北風卷著漫天的大雪,一團團的,一片片的,裹著,旋著,飄著,沒完沒了的下。

京城的緊張氣氛,在這場大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的凝滯,讓人覺得莫名的壓抑。人們能不出門就不出門,能不走動便不走動,除了因為外麵太過於寒冷,也是擔心莫名其妙的為自己招惹出什麼麻煩來。

“這大雪是天在哭啊,康熙爺隻怕要歸西了……”有些老人看著這多日不停的大雪,發出這等的感慨。

也不怪市井之中出現這樣的傳言。康熙老爺子這幾日來已經多次昏厥過去,眼見是到了大限了。暢春園附近來來回回的都是京裏各部的官員,為的就是隨時可以領到康熙的命令。

老爺子病到了如今這種地步,哪還有精力去召見諸位大臣。這些各懷心思的六部官員們,自然是日日在暢春園的周圍徘徊,又日日見不到皇上。唯一能隨時獲得召見的就隻有胤禛這位皇子,以及張廷玉和隆科多兩位康熙的心腹大臣。

每日裏眼睜睜的看著老爺子蒼老下去,胤禛已經熬的眼圈發黑。失去了平日裏從容沉穩的氣度。

十一月十三日,已經病危的康熙老爺子竟然難得的清醒了過來。老爺子無力的躺臥在金絲楠木的禦榻上,喉頭呼嚕呼嚕響。他一口緊似一口地倒氣,一陣痛苦的喘熄之後,終於微微睜開滯澀的雙眼。

老爺子用他那渾濁的目光環視自己的身邊,見到胤禛和隆科多一直守護在他身邊時,眼中終於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意。他這個父親做的不算失敗,臨死了,身邊還能有人真的關心著他,這也就夠了。

老爺子示意侍奉在他身旁的隆科多,取出那個暗藏密詔的金匣子,然後從枕下摸出鑰匙,遞給隆科多,指著金匣子,斷斷續續地說道:“朕……怕是不行了,日後……愛卿……要著意輔佐……新君,掌握……祖宗留下的……社稷。遺詔和朕要說的話……都在那裏了……朕走後……由你宣讀……”④思④兔④在④線④閱④讀④

隆科多一聽,康熙這居然是在交代遺言了。他心中一顫,急忙跪下,渾身抽搐著,顫唞著,顫聲說道:“請皇上放心,奴才一定遵旨照辦。皇上的高厚之恩,奴才萬死難報,必定不辜負皇上所托。”

康熙聽到隆科多的宣誓,略一喘熄,馳然說道:“派人去……召所有的阿哥到暢春園。朕有話要說。”

胤禛看到老爺子這樣的表現,哪裏還能不知道老爺子這是回光返照,準備召所有的阿哥過來要宣布遺詔了。

胤禛匆忙到了屋外,吩咐一直守在門口的張廷玉派人去各府召所有阿哥過來見駕。

大概諸位阿哥也都猜到了即將發生的事情,沒用多少功夫竟然就已經齊聚在了暢春園之內。

進了暢春園之後,諸位阿哥馬上圍著康熙老爺子跪了一地。

老爺子躺在榻上一動不動,蠕動了一下嘴唇,費力的吩咐道:“隆科多,你代朕宣讀遺詔……方苞和張廷玉會同開閱……”

隆科多雙手顫唞著打開了金匣子,取出一看,匣子裏一共是兩份詔書。一份是“聖武紀”,記載了康熙老爺子一生的功績,還有老爺子留給子孫的聖訓。另一份赫然就是傳位遺詔了。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嚐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

“ 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曆觀史冊,自黃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餘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

“念自禦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嚐少懈……平生未嚐妄殺一人。不尚虛文,力行實政……”

“朕之子孫百有餘人,朕年已七十,諸王大臣官員軍民與蒙古人等無不愛惜。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至。”

許久,冗長的“聖武紀”終於讀完了,緊接著要讀的便是傳位詔書了。跪著的諸位阿哥大多都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終於到了定乾坤的時刻,可是他們對於這樣的結果卻連掙紮一下都做不到。

“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