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其實一直都在聽著,也一直都在看著,隻是不想讓自己清醒過來。
“相顧無言,隻有淚千行”此時卻可以用來形容胤禛和小蝶。在胤禛放下了心裏的壓力之後,他抱著小蝶開始沉默。兩人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用沉默來維持著這詭異而和諧的氣氛。
幾個月的時間轉眼又過去了,此時的雍王府就好像密不透風一樣。聯手起來的小蝶和福晉以及鈕祜祿氏,如暴風雨一般飛速的席卷了整個後院。把後院整治的安安靜靜、平平淡淡,什麼麻煩的事情都不再發生。
八月二十四日,河北總兵官馮君冼疏言:宜陽、閿鄉、澠池等處“奸民”聚眾拒捕,官兵破寨,“賊首”亢珽逃匿,“黨惡”王更一已獲,餘眾俱散。至此,河南起義事件幾乎平息,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這時,胤禛才舒了一口氣,雖然有小蝶的預測,知道事情不會鬧的太大太久。但是這種事情,還是要等到結束之後,他才可以真正的放下心來。大清江山的穩固,此時顯得尤其的重要,出不得一絲的紕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康熙老爺子忽然毫無征兆的將皇子及滿漢大臣等召至乾清宮東暖閣,宣布遺詔。他一邊回憶,一邊感慨的說:此諭已備十年,如果有遺詔,也就是這些話,披肝露膽,今後將不再談。
康熙帝的遺詔確實已經準備十年,隻是最近他下定了決心,選定了繼承人,所以才正式留下此遺詔。
康熙四十七年冬,老爺子得了一場大病,病好後即回顧過去,草擬遺詔,隨筆自記,十年來從未間斷。這次他向皇子、大臣口述的遺詔,就是十年間所記,並準備說出的話。
老爺子不知道自己究竟還能夠活的了多久,所以趁此機會把遺願和遺言也安排一下。免得萬一他哪天突然就撒手西去,大清的江山就被他的這群優秀的孩子們給攪和亂套了。
再者,大臣們一直上折子,要他立儲君。可是老爺子在二廢太子之後,對於儲君就已經算是徹底的失望了。他不想立儲君,不想再弄出個“太子”,甚至對立儲這個事情本身都帶有抵觸。
於是老爺子想了這麼一個辦法。趁著自己神智清明,先留下遺詔。等自己駕崩之後,再由眾位阿哥和文武百官接旨。到那是才把新的儲君公布於眾。
第一百二十四章 遺詔風波
康熙老爺子這一手玩的是相當的漂亮!他堂而皇之的把詔書留下了。皇位的繼承以及他後事的安排都寫在了裏麵,但是這詔書卻要等他死後才公布於眾。眾皇子及滿漢大臣們,被他的這種做法打了個措手不及!
許是因為有小蝶的事先透露,詔書風波對胤禛沒有絲毫的影響,好像他根本對此毫不在意,又好像他已經是胸有成竹。胤禛是淡定了,可是其他阿哥們卻慌亂了起來,這種結果即將出現的、最後的煎熬可不是那麼好享受的。
胤禛這種淡定從容、不慌不燥的表現,與其他阿哥的焦躁,顯現出了明顯的對比。這種對比反而讓康熙老爺子更加的認定,傳位給胤禛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十一月十二日,一夜的大風,裂帛撕錦一般的嘶吼了一個晚上,還紛紛揚揚的降了一夜的大雪。城外的永定河已經結了寸許厚的冰,城裏頭金水橋下的護城河也結出了不薄的一層,再加上那銀裝素裹的瓊樓玉宇,整個北京美的仿佛天上的混沌世界。
此時,八爺的屋子裏靜極了,外麵落雪的沙沙聲,隔壁爐子上水壺的嘶嘶聲都清晰可辨。八爺和九爺、十爺和十四爺正圍成一圈,沉默不語。大家都有一種大事臨頭的預感。人人都在緊張的思索著:出了什麼事?老爺子究竟是個什麼安排?
老十是個莽夫,他最先理了理思緒,輕咳一聲道:“八哥威高望重,十四你又管兵部、懂兵法、還帶過兵。咱們兄弟四人素來同聲共氣,無論為君為臣,必定相安無事,這於大清江山的穩固有十足的好處。萬歲爺何等的精明,不會連這都考慮不到的。我看,咱們也不必太過於擔憂。”
老九聽了覺得甚是有理,於是在旁笑道:“我覺得皇阿瑪選定的必然還是八哥你。你總是覺得自己‘失愛’於聖上,我看責未必!皇阿瑪那是什麼人!天稟聰明,睿智聖哲,心機難測!皇阿瑪幾番磨礪著你,焉知不是空乏其身,曆練心誌,以後好放心的將這重擔交付於你!”
老九這話說的雖然太過於僥幸,但是也天衣無縫動人心扉。八阿哥冷靜下來想了想,雖說聖心難測,誰也不知道皇上最終打的究竟是個什麼主意。不過自己這兄弟幾人的準備已經算是夠充分的了。
想到了這裏之後,他點頭笑道:“若是皇上選中了爺,那麼有十四在京裏守著,就算是有小人作祟,也翻不出什麼風浪!若是選中了十四弟,有爺的威望坐鎮,百官呼應,那也是穩如泰山!”
雖然話是這麼說了,但是一貫小心謹慎的八爺。此時還是有點放心不下。他謹慎的說道:“萬一皇上選了別的阿哥呢?比如說三爺,誰敢保證萬歲在這盛世之下,不會選一個懂文治的繼位人呢!”
十四率性慣了,說話也沒個遮攔,他咧嘴一笑道:“要是真有這等荒誕的事情,何妨讓八哥來個靈武即位!到時八哥帶領百官逼宮,爺掌著兵部舉旗支持,大局頃刻可定!那些支持老三的不過是些窮酸書生,又能鬧的出什麼風浪!倒是四哥不好對付,不過他臉太黑,沒人喜歡,皇阿瑪也一定不會選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