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們都不說話了,這倒未必是他們相信了朱能的話,而是由於張玉死後,朱能已經成為第一大將,素有威信,且軍中親信眾多,得罪了他未必有好果子吃。經過這一鬧,該出的氣也出了,該說的話也說了,反正已經上了賊船,就這麼著吧。

朱棣以一種近似感恩的眼神看著朱能,看著在這艱難時刻挺身而出支持他的人。他也曾經動搖過,但嚴酷的現實告訴他,必須堅持下去,就如同以往一樣,不管多麼困難,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的。

戰爭的勝負往往就決定於那“再堅持一下”的努力。

第三十一章 殉國、疑團、殘暴、軟弱

靈璧,最後的勝利

似乎是要配合朱棣的決心,朝廷方麵不知是誰出的餿主意,說北軍即將失敗,應該把徐輝祖調回來保衛京城,於是剛剛取勝的徐輝祖又被調了回去。留在小河與朱棣對峙的隻剩下了平安和何福,由於感覺此地不易防守,兩人經過商議,決定合兵到靈璧堅守。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兩人屬下士兵本來就已經疲累交加,護送糧餉的隊伍卻又被朱棣擊敗,糧餉全部被奪走,這下子可算是要了南軍的老命,飯都吃不飽,還打什麼仗。於是兩人一碰頭,決定明天突圍逃跑,為保證行動一致,他們還製定了暗號:三聲炮響。

第二天,南軍士兵正在打包袱,準備溜號,突然之間三聲炮響聲起,士兵們聽到暗號,二話不說,撒腿就跑。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三聲炮並不是自己人放的逃跑暗號,正好相反,這是北軍的進攻信號!

原來北軍也在同一天製定了進攻暗號,而這個暗號正好也是三聲炮響!

真是命苦不能怨政府啊。

這是一個極為滑稽的場麵,準備進攻的北軍正好遇到了倉皇出逃的南軍,哪裏還講什麼客氣?北軍順勢追殺,不但全殲南軍,還俘獲了平安等三十七員大將,隻有何福跑得快,單人匹馬逃了回去。

朱棣的堅持終於換來了勝利,他踢開了前進路上的最後一顆絆腳石,開始向最後的目標挺進。

靈璧之戰徹底擊潰了南軍的主力,至此之後,南軍再也沒有能夠組織起像樣的反攻,在曆經千辛萬苦,戰勝無數敵人後,朱棣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盛庸、鐵鉉、平安已成為過去,沒有人能夠阻擋我前進的步伐!

朱棣的下一個目標是揚州,此時城內的守護者是監察禦史王彬,此人本想抵抗,卻被屬下出賣,揚州不戰而降。

揚州的失陷沉重的打擊了南軍的士氣,今天的我們不用看地圖,隻要稍微有點地理常識,也知道揚州和南京有多遠,朱棣的靖難之戰終於到了最後階段,他隻要再邁出一腳,就能夠踏入朝思暮想的京城。

坐在皇城裏的朱允炆已經慌亂到了極點,他萬萬想不到,削藩竟然會搞到自己皇位不保。他六神無主,而齊泰和黃子澄此時並不在京城之中,他的智囊團隻剩下了方孝孺。既然如此,也隻能向這個書呆子討計策了。

方孝孺倒是胸有成竹,他不慌不忙的拿出做學問的態度,列出了幾條對策:首先派出大臣外出募兵,然後號召天下勤王,為爭取時間,要派人去找朱棣談判,表示願意割讓土地,麻痹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