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決戰中,沒有正義與邪惡的區分,勝利的人擁有一切,失敗的人失去一切。
這場決戰沒有規則,沒有裁判,這些東西在勝負麵前顯得蒼白無力。對決戰雙方而言,勝利就是阿彌陀佛,勝利就是原始天尊,勝利就是四書五經,勝利就是仁義道德!⊙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決一死戰吧!
成王!
敗寇!
第十二章 鄱陽湖!決死戰!
七月二十一日,鄱陽湖戰役正式開始。
雙方在湖上布陣,此時朱元璋的士兵們才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
他們的戰船太小,在陳友諒的巨艦前就像玩具,陳友諒的戰船中,最大的長十五丈,寬兩丈,高三丈,大家可以自己去換算一下這船有多大,船隻分三層,船麵上居然有士兵騎馬來回巡視。從船的前麵看不到船尾(首尾不相望),士兵們站在自己的戰船上隻能仰視敵船(仰不能攻)。
而朱元璋的戰船居然還是以至元二十年龍灣之戰中繳獲陳友諒的船隻為主力的,還有若幹漁船在內。雖然朱元璋的士兵們早已聽說陳友諒的戰船厲害,但隻有近距離觀察,才發現這是多麼可怕的艦隊。
這仗怎麼打?
這一場景應該給朱元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後明朝的船隻製造一直都以巨艦為目標,鄭和下西洋時,最大的“寶船”居然有127米長,似乎是在向幾十年前的陳友諒示威。
但在這個情況下,退卻也是不可能了,隻能打了。
先攻!徐達的猛擊!
朱元璋在一片哀歎聲中說出了他破敵的方法,他認為敵人的船隻雖然大,但機動性不好,利用自己船隻的靈活性,是可以擊破敵人的(不利進退,可破也)。
話是這麼說,可誰去打呢?
此時,徐達站了出來。
“我做先鋒!”
徐達並非匹夫之勇,他仔細分析了敵方船隻的弱點,命令他的船隻列為小隊,帶上火槍和箭弩,在靠近敵船後,先發射火槍和弩箭,在靠近對方船隻後,便攀上敵船,與敵人作短兵相接。
在經過仔細考慮後,徐達與常遇春、廖永忠等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準備給陳友諒沉重的一擊。
第二天,徐達率領他的艦隊開始了突擊。
他身先士卒,帶領前軍前進,在靠近陳友諒軍後,出奇不意的帶領自己的部隊向陳友諒的前軍發動了突然襲擊。
陳友諒軍大為慌亂,萬不料朱元璋軍竟然主動發起進攻,急忙派出艦隊迎擊,此時,徐達的艦隊突然分成十一隊,從不同角度圍攻巨艦(類似群狼戰術),由於巨艦行動不便,顧此失彼,無法打退徐達的攻擊,而徐達軍乘勢攀上其中一條巨艦,殺敵一千餘人,並俘獲該艦,陳友諒前軍被打敗。
陳友諒軍發現了徐達攻擊的特點,便集中幾十艘巨艦發動集群攻擊。徐達急忙將艦隊後撤,陳友諒軍順勢發動攻擊,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圈套。
陳友諒軍尾隨追擊徐達,此時,風向突然轉為逆風,在中軍艦隊裏等候多時的俞海通立刻集中大量火炮,向進入射程的陳友諒軍猛烈轟擊,陳友諒前鋒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二十餘條戰船被焚毀。
朱元璋軍旗開得勝。
但陳友諒畢竟是陳友諒,在初期的失敗後,他及時整頓了艦隊,發揮自己巨艦的優勢,利用船隻上的火炮對徐達軍發動猛攻。
在這次攻擊中,徐達的戰艦被擊中,他不得不放棄旗艦,轉移到其他船隻上,暫時失去了對艦隊的指揮能力。陳友諒軍趁機發動反攻,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