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文正確實是一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城裏可用的兵用來防守實在是捉襟見肘,但他卻能調配得井井有條。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他應該感到幸運,在城中駐守的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他根據這些將領的特點作出了調配:

最重要的撫州門由鄧愈防守;

趙德勝防守宮步、土步、橋步三門(這個比較累,任務最重);

薛顯(猛人)守章江、新城兩門;

牛海龍、趙國旺守琉璃、澹台兩門。

朱文正可能是學會計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後,居然還能剩下兩千人(怎麼擠出的),用來隨時支援各門。

萬事俱備,隻等陳友諒了。

洪都之戰將成為陳友諒的噩夢。

最後的動員

陳友諒率領大軍向洪都前進,關於他軍隊的實際人數,曆來有爭論,我根據其戰船的規模估計出了一個大概數字,他的戰船最大的可以裝兩三千人,小的也能裝一千餘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戰船有兩百多艘,那麼人數大約在四十萬到六十萬之間。是名副其實的大軍團。所謂“投鞭斷江”並不誇張。

至元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的大軍到達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將領們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幾十萬人將城池圍得水瀉不同,江麵上停滿了巨大的戰船,士兵的鎧甲和兵器閃耀出的光芒比陽光更刺眼,飄揚的旌旗幾十裏連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鬥篷籠罩著洪都。

黑雲壓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開了最後一次全體軍事會議,他一反以往那玩世不恭的態度,莊嚴肅穆的站立著,這讓以往背後議論他無武將之容的將領們非常吃驚,他那肅殺的表情和嚴厲的語氣令人喘不過氣,他們都低著頭聽他訓話。

“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在背後議論我,沒有關係,我也並不喜歡你們,但此時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已在城下,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並不阻攔,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戰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著眼前的這些將領們,突然心中湧起了一股巨大的悲涼感,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來呢,還能看見他們嗎,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溫和的口吻結束了這次訓話:

“諸位珍重,望來日以富貴相見。”

將領們聽到了這句話,都抬起頭來,他們驚奇的發現,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著淚水。

什麼都不用說了,對於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來說,他們很明白目前的形勢,他們不喜歡朱文正,不喜歡他的放蕩不羈,但他們明白,現在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友。

他們分別向自己駐守的城門走去,對於他們中間的很多人來說,那裏就是生命的終點。

所謂戰友,就是同生共死的夥伴。

四月二十四日,陳友諒發動了進攻,洪都戰役開始。

意誌的較量

陳友諒的軍隊首先選擇的進攻目標正是鄧愈守護的撫州門,此門四麵開闊,十分適合進攻,陳友諒決定,就從這裏進城!

拂曉時分,漢軍向撫州門進攻,戰況十分激烈,城內的士兵不斷的把準備好的大石頭、大木頭向城樓下的士兵砸去,陳友諒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對於從天而降的大家夥顯然沒有什麼抵抗力,死傷慘重。

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天,漢軍的屍體在撫州門前堆成了山,卻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陳友諒這才感覺到,問題不像他想的那麼簡單。

他嚴令士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