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死去,自己將不受任何人管轄。

三月十三日,朱元璋到達了安豐,並且得到了他最後的戰果。

安豐失守,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卻於亂軍中被他救了出來。

這是一個讓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結果,不但沒有守住門戶,反而多了個累贅。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張更大的羅網已經向他張開。

陳友諒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著朱元璋的表演,並準備著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是的,安豐還不夠遠,遠遠不夠,這裏不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必須找一個地方讓朱元璋耗盡他的全部力量,然後再與他決戰。

洪都背棄了我,我卻沒有攻擊洪都,不是我不想,隻是時候未到,在此之前,我隻能忍耐。當你被那張羅網困住的時候,就是我出擊的時候。

朱元璋,我改主意了,我不趕你走了,我要殺了你!

敢於與我為敵,不服從我的人,隻有滅亡一途!

朱元璋帶著失望的情緒踏上了回應天的路,看著身邊的這個韓林兒,不知該如何是好。

與此同時,張士誠的軍隊並未就此罷手,在朱元璋撤退的路上,他們組成小股武裝對朱元璋的數萬大軍不停的進行騷擾,這個讓人厭煩的私鹽販子!這種不打不逃的遊擊戰術讓朱元璋很是惱火,於是他做出了他軍事生涯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進攻廬州!

朱元璋終於鑽入了圈套。

出征!

廬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此城非常堅固,而且有張士誠的重兵把守,朱元璋的打算很明顯,他攻下了廬州,就打開了通往張士誠老巢江浙一帶的道路,這也可以算是此來徒勞無功的一種補償。

但徐達堅決反對他的主張。

在朱元璋的營帳中,徐達反複陳述著他的主張,救援安豐已經是失策,而現在進攻廬州,堅城之下,必然難克,如陳友諒此時出兵,必有不測之禍。

朱元璋卻不以為然,自己出軍安豐,陳友諒毫無動靜,此人見識不過如此,有何可懼?

徐達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朱元璋突然大喝一聲,打斷了徐達,他的眼中燃燒著怒火,此行不但毫無建樹,還給自己弄來個不清不楚的領導。如此狼狽,回去有何麵目見劉基。他下定了決心:

“你不用再說了,我決心已下,必取廬州!”

“出征!”

與此同時,被朱元璋認為毫無見識的陳友諒正在他的行宮裏,最後一次打量著他的王宮,在他身後,站著漢軍的所有高級將領。

他一刻也沒有閑著,在這裏的幾十個日夜裏,他已經動員了這個最強大戰爭機器裏所有的潛力,組成了六十萬大軍,將乘著無敵的戰艦,對朱元璋發起最後的攻擊!

再也不用忍耐了,朱元璋,你的末日到了!

他端起了酒碗,對著他的將領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此次出征,我軍空國而攻,是取不留後路,破釜沉舟之意!此戰有進無退,有生無死!蕩平朱逆,隻在一役,天下必為我大漢所有!”

他一飲而盡,將酒碗碎之於地。

“出征!”

兩支軍隊,從不同起點,向著不同的目標出征了,但他們終將到達那宿命中的戰場,迎接最後的決戰!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跡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陳友諒率領他的軍隊開始了自己最後的征程。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一個人來到了洪都,他是受朱元璋委派來此地鎮守的。

這個人叫朱文正。

此人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由於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朱元璋會把鎮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給這個嘴上還沒有長毛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