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段(1 / 2)

“你們要帶孩子走?不行,孩子這麼小怎麼能帶她到處走呢,那孩子多遭罪啊!不行,要帶孩子走必須要等孩子再大點,至少要過了百歲(一百天)。”

聽著父親的反對,看著母親的眼淚,王小剛真是百感交集。自己已經快是三十而立的人了,不能在父母麵前盡孝,反而又讓父母傷心流淚,真是個不孝子啊。

可是沒有辦法,這是無奈的抉擇,兩害相權取其輕。站著妻子這邊將來還有和好的可能,如果站在父母這邊那這個家庭就要破裂了。

他不斷地向父母解釋,直到他們無奈地同意。

風雨過後是彩虹

劉楠楠和丈夫帶著孩子一起返回學校後,她的心情一下子豁然開朗。雖然兩個人一起看孩子總還有些手忙腳亂,可是她喜歡這種自己做主的生活。幾年來她一直自立自強,自己照顧自己,那種別人照顧自己的生活,對她來講不是享受,而是折磨。她寧願自己累一點,也要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每天王小剛會早早起床,趕到菜市場買早晨最新鮮的蔬菜,然後回家來準備早飯。等到孩子醒來後,妻子給孩子洗澡,他則給孩子洗衣服。天氣太熱,為了讓孩子幹淨、舒服,劉楠楠每天都給孩子洗兩次澡。晚上睡覺前一次,早上起床後一次。

兩個人吃過早飯後,一起抱著孩子,在陽光變得毒辣之前曬曬太陽,給孩子增加鈣質。曬完太陽後,王小剛開始準備午飯,妻子則照看孩子。一直到吃完晚飯,小兩口再一起抱著孩子出來散步,讓孩子接收太陽的餘暉。

雖然劉楠楠每天晚上都要醒來幾次喂孩子,可白天一切買米買麵、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的活王小剛都一手承包,讓她白天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更重要的是和王小剛在一起,她可以大膽地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心靈的創傷一天天在愈合。再加上孩子健康漂亮,活潑可愛,一家人在一起又充滿溫馨甜蜜了。

王小剛假期結束前,提出要把父母接來照看孩子,劉楠楠堅決不讓。她當然也明白丈夫的心意,可隻要她還在給孩子喂奶,她就不想見到婆婆,她實在是怕婆婆再逼著她吃飯。

王小剛明白,妻子心靈的創傷還沒有愈合,可是他相信,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最好良藥。隻要他和妻子關係融洽,恩愛有加,似水年華終將會把一切創傷抹平。他隻能暫且將眼前的這些是是非非擱置,把一切向前看,等待將來相見一笑泯恩仇的時刻到來。

最後王小剛滿懷著對父母的歉疚回到了部隊,而嶽母則趕來幫女兒帶小孩。

隨著春節臨近,王小剛不願妻子再帶著這麼小的孩子奔波到部隊,就選擇了春節休假。而嶽母也早就想回家看孫子了,王小剛前腳剛到,她後腳就回了老家。王小剛和妻子守著孩子,三口之家,溫馨幸福,其樂融融。可王小剛經常會莫名其秒地歎氣,歎得劉楠楠也心裏難過。

她當然知道丈夫為什麼歎氣,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他在想自己的父母如何度過這個春節?

劉楠楠也在想著這個問題。其實在有孩子之前,劉楠楠也從未與婆婆有過任何矛盾,她一直覺得婆婆是個很好相處的人。隻不過有了孩子以後,婆婆對她的種種約束和管製才導致了矛盾的產生。

人都是相互的,丈夫為了她傷害了父母,她心裏有數,心中感激。她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丈夫,丈夫為了她做出了犧牲,她當然也願意為了丈夫而改變自己。她知道自己將來總還是要麵對公婆,總還是要在一起生活。既然她已與丈夫成了血濃於水的親人,那她就必須要接受丈夫的父母。不管以前有什麼矛盾,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如此。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事物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出現新的情況,產生的新的需求,製造出新的矛盾。而要想解決這種矛盾,就必須不斷地去學習、去適應、去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