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持續修仙理論(1 / 2)

每周一,約是郡立公共書館最冷清的時間。

方千夏和人交了班,帶著這段時間裏歸還的所有書籍往裏走。

作為郡城級別的公立書館,館內藏書形式非常豐富。

有新時代後流行的新式記載工具,無需耗費靈力即可讀取的玉帛,也有舊時代裏需要消耗少量靈力於神識才能共同讀取的玉簡。

除此以外,還有紙質書,以及在靈氣衰退前都十分珍貴的,傳承自遠古的由特殊材質書籍。

方千夏目前是郡城第一郡學的學生,即將年滿十八,練氣九重的修為,與築基一線之隔。

這也是她能順利過五關斬六將,獲得書館這份兼職的原因。

除了日常的書籍借還管理以及書籍存放整理以外,她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摘錄。

摘錄玉簡以及特殊書籍中的內容,導入到無需靈力即可讀取的玉帛中。

分門別類地將歸還地書籍放至原位,方千夏回到了自己的工位。

[您上周摘錄書籍合格數據已統計完畢,玉簡類折合靈氣四方,書頁類折合靈氣半方,古籍類折合靈氣六方,統計詳情如下,如有疑問,請在本日內進行申訴,確認無誤後靈氣將於明日下發您的入職登記賬戶。]

方千夏點開詳情看了看,正常而言數據統計是不會有誤的,今日也是如此。

點過確認後,她習慣性地看了一眼自己的賬戶餘額,臉色有些難看。

二十六方,加上明天會到賬的十方半,也不過三十六方半,依舊是杯水車薪。

又要用父母的額度了麼?

自本世界靈氣濃度進入衰敗期以來,在眾多前人的不斷摸索中,得出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一部分人成為種子,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世界,至其他世界生存。

而剩下的一部分人,死守逐漸衰敗的家鄉世界,並且持之以恒地找尋著讓家鄉重獲新生的方法。

而當中,提出可持續修仙理論的前輩,無疑是在本界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

前輩的理論在書上有詳細的注解,長到即使是修者的記憶,在學到相關的部分時,都會因為這個考點的內容之繁瑣而頭疼。

用大白話來解釋,就要用到一道同樣讓不少人頭疼的術數題。

天地有池,入口兩端,有進有出,進口每個每日注水四方,若開五個出口,四日池空,若開八個出口,則三日池空,問,若開十二個出口,幾日池空?

初學術數的學子,不少人對著此題破口大罵過,又注水又出水,簡直神經病。要放空池子裏的水,你直接把進口關掉不就行了?

實際上,天地就是這樣一個池子,釋放出來的靈氣就是這個進水口,而修士們修煉所需的,妖獸靈植呼吸吐納的,都是這個進水口灌注的‘水’。

所有受靈氣滋養著的,均為出水口,若是不加節製,那麼池中之水終有幹涸那日。

池中之水一旦幹涸,也意味著進水口將不會再有新的水灌入,此界將由靈氣衰退,變為真正的無靈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