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聽說你後麵很緊啊,今天我們試試。我幫你疏通疏通,怎麼樣?”徐長春咬著李心音的耳朵說道。
李心音臉一紅,不過還是點了點頭,小聲的說道,“死鬼,你就會欺負人家。”
杭州第二中學,為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立最早的班級授課製學校。其前身為私立蕙蘭中學和國立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這兩所學校在杭州可都是享有盛名的學校,前者蕙蘭中學創辦於誌士仁人以鮮血推行近代化的“戊戌變法”的翌年(1899年),創辦人為美國基督教北浸禮會差會傳教士甘惠德(W.S.Sweet);後者浙大附中創辦於“七七事變”後的顛沛流亡之中(1940),創辦人為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教授。
1951年8月,兩校在“蕙蘭”原址合並,改稱現名。1953年,列為杭州市重點中學;1963年,成為浙江省教育廳直屬實驗中學。
這麼一所出過鬱達夫,陸蠡的地方,的確不是鄉下一所有些傳奇的破爛學校可比的。這裏的學生天生就有一股優越感,這從他們走路就可以看出來,這裏不是鄉下。
在王公塘學生們大部分都低著頭,不是怕書包裏的番薯掉出來就是怕書本給掉了沒錢買。那裏也有出彩的學生,不過他們更強的是眼神中倔強。畢竟小地方的局限性,阻止了他們發展。他們可以把一件眼前的事情做得比這裏的學生更好,可是對於未來的規劃就遠遠落後這群天之驕子。這裏的學生自有一股書生氣質,不管是傲的抬高頭,還是溫文儒雅的閑庭信步,你都可以看到他們對自己未來沒有鄉下人的迷茫。
就在這麼一個學生都出色的讓人嫉妒的地方的老師,不要說多麼的讓人驚豔,肯定最少也是一個飽學之士。可是鈴聲響起後走進教室的卻是一個幹瘦的中年人。他有一副文人該有的偏瘦身體,一副老學究戴的眼睛。臉上的五官很平常,沒有特別讓人討厭的地方,但是也沒有出彩的地方。
這根本不像是一個可以在這麼一所學校教書的老師,硬要說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許就是那雙眼睛了。他那雙躲著鏡框背後的眼睛,特別的無神特別的散漫。這隻有那些賭輸了錢被賭館趕出來的人才有的眼神,沒想到在這麼一個文縐縐的老師眼睛裏麵也看得到。
他站在講台上麵一句廢話沒有就開始講課。他說話的時候很生硬,有一些金屬的摩擦似的語調,讓人一聽就不是很好受,而且講課也大多是照本宣科沒有多大的新意。
可是教室下麵卻安靜到可怕的程度,那些天之驕子們一個一個盯著這個中年人臉,認真的聽著他在上麵照本宣科。手裏麵還不停的輕聲記著課堂筆記,有時候講完一麵要翻下一麵的時候,下麵的學生還小心翼翼的盡量不發出聲音來,怕打擾那個站在台上照本宣科的中年人。
台上的中年人也許是沒有注意到這一切,也許是習以為常了。臉上的表情沒有一絲變化,那雙眼睛中散亂沒有一點光彩,口裏麵說著課本內容,可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這種情況直到下課鈴響了也沒有改變。
聽到下課鈴響了,他那帶有金屬感的聲音戛然而止。他拿起書往腋下一夾就出去了,根本沒有看一眼那些給他鞠躬的學生們。
這個中年人就是馬玉,李撰三姑這一輩子最愛的男人,曾經二中的驕傲。一個在二中裏麵聲望要超過鬱達夫的男人,一個當年一身布衣指點江山的人物。
李撰站在學校的角落裏麵冷眼看著這所杭州最有名的中學之一,感受它不同於王公塘中學的氣質。這裏的學生比王公塘的學生少了一絲血氣,多了一分指點江山的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