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我必須解釋,無論在抗戰當時或是之後,直到今天,事實上「國軍」並非「國民黨軍隊」的簡稱,「國軍」指的是「中國軍隊」,咱們中國人的軍人,與「日寇」相抗的中國軍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寫完不久,2010年五月下旬,我與父親去了一趟成都。兩年前,父親終於聯絡上爺爺在陸大的好友,嶽爺爺一家人。六十年前,我們兩家在昆明分手,我家走進了異域,他家留在了故土,無論漂流異鄉,還是衝擊壓迫,上一代早已走了,昔年的小玩伴們,如今年近古稀,又見麵了。

因為丹沙聽過我說的故事,於是這次也去了。嶽叔叔收集了不少當年陸大的資料,還有長輩們的掌故點滴,嶽叔叔說,希望由我記載下來,因為他家裏年輕的一輩,對這些不感興趣。嶽家的第三代,也與我年齡相近,事業有成,人品出眾,不到四十年前,這些往事還是出身的沉重包袱,而現在中國前途蓬勃光明,正是奮勇爭先往前看的時候,已經無關現實利害的舊事,有誰在意呢。

這一篇勉強成形的記載,我叫它《千秋家國夢》,其實是丹沙最初給自己這篇小說的名字,我覺得,再適合不過了。

後記

後記

昨晚在MSN上,Lyosha催我寫篇後記,講講創作這文的心路曆程。

從哪兒說起呢?從2009年秋初,Lyosha給我看逆水的戚顧文開始好了。

在接觸戚顧之前,我對耽美文的認識僅限於《Lord of the Rings》的衍伸(後來才知道這叫同人),也就是英文的slash,而且是在電影都演完了的2004年才開始知道有男男配對這種同人文。總之,斷斷續續看了一兩年的英文LotR同人,而且隻看那麼三五個作者的文。那些年間,我既不知中文也有BL文壇,更不知BL大國是日本。

生活現實的忙碌,讓我無暇「耽」溺「美」人,沒兩年就脫離了英文耽美同人圈,碌碌於俗世,直到戚顧來到我麵前。兩個那麼漂亮的人物,搭上那麼個漏洞百出的故事,給千千萬萬骨子裏充滿愛的姊妹們創造出無限創作機會。戚顧讓我認識何謂耽美,何謂BL深情。

於是舊病發作,愛到極處隻能提筆為文。

2009年11月,我跟Lyosha說我想以戚顧為原型(archetype),寫個相愛相殺最後圓滿撒花的親媽故事。人生現實裏後媽俯拾皆是,咱在耽美童話裏就不要給後媽加油了。

於是,2009年11月29日我擬出人物,取好名字,定好年齡。12月列出簡單幾條大綱(多半就是一句話,如二章是:威尼斯重逢),然後找相關書籍閱讀,12月下旬開坑。Lyosha被我拖下水做Beta(第一個閱讀、回報問題、提出意見、編輯修改等等),不從也得從。

這是我的第一篇BL文,但因我有挖坑不填的前科,所以Lyosha盯得很緊。彼時我的構思隻到兩人相殺分手,下文如何?不知道。這跟Lyosha下筆為文前必從頭到尾都想好的創作習慣,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裏。她忍耐我每天寫了這一千字不知下一千字在哪裏的飄忽,夜夜在MSN上問,今天寫了沒有?當我拋出完成的新章節,她看完會說,「你抄課本啊,別長篇大論」,或「太囉唆了,注意情節要推展」,或「記得大家要吃肉。」= =||||||

這文的上半段因為有漢尼拔和西比奧做藍本,寫得非常順利,開筆一個月後,2010年1月23日,寫完第十一章。故事主幹完成,接下去要開枝散葉。我腦海裏紛亂龐雜,不知該從何說起。我看戚顧愛不釋手,但讓我熱血沸騰的,是龍馬甲的《雙城》。雖然《雙城》裏狗血鼻血一堆,但它切切實實地勾起我的故國情懷,讓我重新翻開近三十年掩麵不看的那段曆史,我父祖輩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