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亞洲武術大賽的賽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單一的團體賽,而是增加了個人賽,以及項目區別賽。

團體賽仍舊跟以前一樣,每個國家出一支參賽隊伍,五個人,單項淘汰製,五局三勝。還有個人賽,這個是可以自由報名的,但是每個國家的報名人數最多不過42人。經過抽簽後,各個國家的選手以1V1的模式進行對戰,同樣是五局三勝的比賽,決出勝負之後,勝者晉級,最後決出總冠軍。項目區別賽,因為亞洲武術流派眾多,沒有某一個讓大家都信服的項目進行比賽,所以隻區分為持有武器和非持有武器的比賽,規則和前兩種一樣,同樣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因為亞洲武術大賽在收視率以及新聞媒體關注度上麵的極高的優勢,有很多廣告廠商找上門來讚助,資金充裕了,團體賽和個人賽的三甲都能獲得極高的獎金,因此吸引的參賽選手也越來越多,賽事越辦越大。

到第三屆,第四屆的時候,亞洲武術大賽已經成為了在全亞洲內,除奧運會,世界杯外影響最大的競技類賽事。甚至在前年的時候與芝加哥奧運會直接撞車──就算如此,亞洲武術大賽的收視率竟然神奇的沒有下降,反倒是芝加哥奧運會在那段時間內在亞洲地區的直播收視率進入了短暫的一個低迷時期。

第五屆亞洲武術大賽的舉辦地,在泰國的首都曼穀。八月份的曼穀分外的炎熱,但是卻沒有打消人們觀看賽事的激情,八強賽事以內的票早已經被預定一空,曼穀體育館可以容納幾萬人的席位完全不夠分的,因為地點小票數少,甚至有人開始抱怨將這一屆的東道主定為曼穀是不是有點欠缺考慮了。

此時的曼穀體育場中,正在進個人賽十六進八強賽事的最後一場,參賽的日本和印度選手對打完畢後,雙方站立在賽場的兩邊休息。等著評委們回放比賽的錄像,確定雙發沒有任何犯規行為後,才會正式宣布此次比賽的最終獲勝選手。

“那麽,十六進八強賽事,最後一場的獲勝者是,中山悠人。”

再三回放錄像,確認無誤,並且和身邊的四位大師交流了意見之後,坐在評委席最中間的李溪輕敲了一下桌子前麵的銅鍾,對著麥克風宣布了此次的比賽結果。

掌聲和喝彩聲瞬間從體育館的四麵八方冒了出來,李溪和身邊坐著的四位大師交換了一個眼神,然後等到掌聲消退下去了,才對著麥克風繼續道:“那麽請這場比賽的勝利者選擇指導賽的對手吧。”

從第二屆開始,亞洲武林大賽在原本就有每場四位的裁判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五個全場評委的席位。五位評委全部都要是成名已久的大師,人品和武力都必須得到每一屆比賽三分之二以上選手的肯定和認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隱世的武林高手被請出山了。

評委的職責很簡單,負責監督比賽時候是否有人作弊或者是出陰招,判定比賽性質是否公正。而最最重要的就是,從第二屆賽事開始,團體賽進入四強的團體可以選擇是否挑戰五位評委進行指導對局,單人賽進入十六強,可以在五位評委中選擇一位來跟自己打指導局。

而一開始根本就不在各國的評委考慮計劃中的李溪,之所以也能坐在這個台子上,除了他的武功人品確實讓人挑不出來毛病之外,更是因為,每一屆的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