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2)

1、故事都需要有個引子 ...

趙思博工作滿半年了。

他大學念的經濟係,原本高考誌願趙思博非要填考古係,不過一看分數,肯定上不去。再加上他爸也死活不同意學考古,覺的挖人家祖墳這事不太好,不太好。

於是趙思博乖乖報了經濟,因為不喜歡沒興趣不愛學,混吃等死過了四年,出來以後發現學經濟的遍地都是,人家一本二本的,更是有資本。他吸吸鼻子,和他爸說,你看,你兒子真成綠葉了。

趙媽媽比自家老頭思想深遠一些,她見趙思博是真不愛幹這個,就說,兒子,要不你去技校回回爐?

趙思博不想再回頭念書了,但又真不知道該做什麼,想了三天之後,他點頭同意。

他去技校念了一年半,成為一名光榮的技工師傅。然後趙思博拿著證書開始應聘,結果瞎貓撞上死耗子,他進了造船廠,成了一名光榮的工人小師傅。

造船廠,好地方啊,福利大大的。趙思博不用造船不用進煉鋼爐,他被分到了設備維護科,算是比較輕鬆的活了。不過畢竟是大廠子嗎,管理嚴格,兔崽子你敢偷懶試試!趙思博勤勤懇懇每天奮鬥在車間第一線,工作第一個月還拿了新人滿勤獎,獎金500。

於是他就這麼定下來了,雖然趙思博爹媽早年的幻想是自己兒子得是白領,要麼就是企業業務員,最不濟也得在個小公司做擺弄電腦的活啊,誰知居然做了工人,比他爸還不如。趙爸爸還是一國有企業的辦公室主任呢,盡管是熬了幾十年熬出來的,不過放在現在也勉強算個老頭白領吧。

趙思博是那種比較安於現狀的人,屬於沒有椅子,他蹲牆角也能舒服的縮脖子的類型。這一點既不像他爸也不像他媽,天生的。當工人就工人吧,說出來可能不怎麼好聽,不過賺的錢是自己的,挺好。

趙媽媽老早就下崗了,那會趙思博還上小學。他媽媽在家哭了一天,第二天抹抹眼淚就跑去百貨市場開始兌櫃台,忙活了半個月,她張羅了個文具的攤位,成了個體戶。

趙思博對媽媽下崗這事是表示很開心的,他從小就不缺文具,最新款的鉛筆盒水彩筆筆記本,看好了就往家拿,哄小姑娘就靠它們了。後來百貨大樓被拆遷,媽媽又跑到市內的雙興商品城去租櫃台,文具店的規模比以前擴展了一倍,也算是做出門道來了。

趙思博以前上學那會,每個禮拜都是他爸跑去上貨,現在他工作了,周末就去幫家裏上貨。他跟著他爸去學著上了幾次,現在的小孩喜歡什麼樣的本本,教科書是多大多大的,得包什麼規格的書皮,考試專用筆改成什麼什麼樣子了,沒有防偽的是假的,有防偽的得對著陽光看……

上貨學問太多了,而且上的不好看媽媽還會生氣,得跑回去換。趙思博一大男的懂什麼是好看不好看,一開始上貨來的密碼本清一色大黑皮,把他媽氣的擰他耳朵。後來多跑幾次,趙思博也懂得看質量和樣式,到底是年輕人吧,熟了以後上的貨比趙爸爸上的好看多了。

禮拜六是趙思博的固定上貨日。他起了大早,媽媽在廚房給他做早飯,趙思博邊喝牛奶邊說:“媽,上貨單子你放哪了?”

趙媽媽邊攪雞蛋邊說:“客廳茶幾上,昨晚不就讓你收起來麼。錢都揣好了啊,別丟了。”

趙思博哦了一聲,抬頭看看外麵的天。現在還好,還不到四月份,不算是很熱。上貨最痛苦的時候是回來擠公交車,趙思博左手兩大包右手三大包,一路得挨無數個白眼。聽他爸說,夏天才叫遭罪,上貨本來就很累了,再拎著那一大堆東西,真是苦不堪言。

媽媽每個禮拜都合理安排上貨量,因為太多了趙思博拿不了,就得打車回來。少上一點的話,忍忍坐公交車就可以,省錢。賣文具的一年三次高峰期,上下學期開學前,過年。趙思博上個高峰期差點沒累死在上貨的路上,就算打車,也阻止不了一次性大量上貨的疲憊感,扒層皮啊。

他還在望著窗外憶苦思甜,趙媽媽把雞蛋羹端到桌子上:“快吃吧,今天貨少,別皺著臉。”

趙思博坐回飯桌,含糊的說:“哦。”

他三兩口把早飯吃了,就拿上包要出門。媽媽跟在他身後說:“今晚想吃什麼啊?我讓你爸給你做。”

趙思博歪歪腦袋,一咧嘴:“紅燒排骨。”

趙媽媽一揮手,表示準了。趙思博一提包,和他爸打了聲招呼,走了。

-

今天的貨是不多,但還是有兩大包,基本都是本。趙思博提著貨吭哧吭哧趕到公交車站,累的要命。

這一站不是終點,他怎麼著也坐不上座,但是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搶占一塊空地放貨,不然就得挨白眼,把別人擠一邊去了。趙思博一開始上貨的時候,特不好意思,還覺得有點自尊心受挫,不敢抬頭。他堅持一人一個位置不動搖,咬死了牙把貨抱一摞拎一摞,結果坐了兩站就堅持不住,滿手的貨全扔地上,還給旁邊一女生的腳給砸了。這事真不是一般的丟臉,趙思博被那女人嚎過之後,臉皮立馬厚了一米,人果然需要磨練啊,他現在擠人一絕,挨白眼就挨吧,反正不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