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楔子 ...
我沒有想你
我是在想我離去之後
天會不會下雨
那雨後的虹
會不會在暮色中架起
我沒有想你
我是在想那浪吻過的地方
有一粒迷失的種子
風暴裏
將怎樣展示生命的金黃
我沒有想你
我是在想紅果落地的刹那
你該如何轉身拾起
枝頭曾經繁茂的花事
真的我沒有想你
------雲秋林
{楔子}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
諸葛亮用平生最大的定力使自己穩穩當當走進靈堂,小心翼翼地跪下來之後,便鋪開長長的祭文,強迫自己大聲朗誦起來。
原本再三叮囑自己,隻是做一場戲,做給吳侯看,做給江東看。然而真入了戲時,卻發現,不是自己在飾演著悲傷,而是悲傷在控製著自己。
心酸的,悲哀的,委屈的,或是別的,眼淚滂沱。
真意假藏真亦假,假戲真做假亦真。真真假假,他自己都分不清。
心裏的支柱崩潰時,身體的疼痛便漫天而來,讓他忍不住輕微的顫唞。就連眼前的祭文上工工整整的字體,也勾起了痛苦的神經。
為了這篇祭文,他差點把自己弄死。因為身上的傷,坐又坐不得,站著使不上力,趴著又無法提筆,最後隻得把小案幾搬上床,吃力地跪起來伏在案上,強挺了傷痛的腰,一筆一劃地寫,直至紙寫廢了三張,燭花燒斷了無數次,才終於寫出了滿意的作品。
那時子龍發了好大的火。他滿目通紅地衝他咆哮,“軍師口口聲聲說祭周郎不過是為了孫劉聯盟的大局,那麼區區一篇祭文,為何值得你如此作踐自己?”
他突然想起了東風。
為借東風,他廢了雙足;為祭周郎,他承受了索命的鞭笞。無論是哪一次,獻出的祭品,其實都是他自己。
“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
文到了盡頭,心力到了盡頭,體力也到了盡頭。
魯肅上前去攙近乎昏厥的諸葛亮時,猶聽見他仿似夢囈般念叨著:更無知音。
2
2、告辭 ...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
當諸葛亮說出這句話時,劉備隻是略與他對視一眼,然後淡淡的微笑,“好。”兩人再沒有什麼話說,連“保重”、“平安”之類的客套話都沒有。諸葛亮匆匆打點了行裝,便隨魯肅而去。
倉促得仿佛……一人在逃,一人在避。
諸葛亮的船已啟程了,劉備才出現在江邊,默默地目送那小舟漸行漸遠,終究隻餘茫茫蕩蕩的江水。
歎息聲如風中落葉。
“主公方才不送孔明,卻又為何悄然在此,望眼欲穿呢?”這戲謔的聲音燒成灰都辯得出來,劉備也不回頭,也不答話。簡雍走到劉備身邊來,看向他的眼睛,“你瞞得過別人又如何能瞞得過我?孔明是雅量高致之人,若不是觸犯到他的極限,他絕不會氣惱至此。”
劉備神色果然變了,側目冷冷的盯著簡雍,“誰說孔明和我生氣了?”簡雍以手扶額,“玄德,我是憲和,不是雲長翼得子龍啊。”劉備狠狠瞪了他一眼,“那又怎樣?”簡雍神色突然正經起來,“主公如何得罪了孔明在下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在下要鎮重提醒主公,若由孔明懷恨而去,而江東孫權又是極其愛賢之人,這其間的危險主公可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