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的港島繁華似錦,由於大陸的政策,各國的貨物都在港島集散,使的港島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所以當時的港島之繁華遠勝內陸。
港島荷裏活道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彎曲綿長,如今乃是港島著名的古玩街。這裏的古董店大大小小上百家,寶物眾多,其中還充斥大量的贗品,在這裏混生活的人也是三教九流、極為複雜。
白勝今年二十歲,自小居住在荷裏活道,經營著一間不大的古董鋪。這間叫集寶齋的古董鋪是他父親傳給他的,據他去世的父親說,這古董鋪已經有近百年的曆史,是他們白家的祖傳之物。
據說他白家祖上是有名的風水大師,以前專為貴人尋龍點穴尋找上佳墓地,極受達官貴人的追捧,不知為何祖上突然定居在港島,嚴令後輩子弟返回大陸。
近百年時間過去,這條禁令早已廢除,白勝的爺爺就返回大陸參加過革命軍,據說還當過大首長的警衛,抗戰勝利後,他爺爺退役返回港島娶妻生子。
白勝父親是長子,而他自然就是白家的長子長孫,另外他還有兩個叔叔、一個小姑,全都居住在港島,各自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因為白勝是長孫,古董鋪就由他繼承了。
91年3月3號,一個讓白勝終身難忘的日子,從這天開始,他踏上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旅程。
這天一大早,白勝起床演練完家傳拳法,下樓打開集寶齋的大門。集寶齋是一座磚石結構的三層小樓,麵積不大,每層隻有百十多平米。其中一層二層用作經營,三層作為他的居室。
鋪子的生意不好,可以說比較慘淡,隻能勉強糊口而已,也沒有什麼貴重的古董鎮店,他爺爺留下的一些物件,大都分給他的長輩,隻給白勝留下這間鋪麵,好在他家學淵源,對古董方麵非常在行,倒是沒有打過眼,隻是運氣太差,從沒撿過什麼大漏。
打開鋪門,白勝草草吃完早餐,泡了一壺茶葉悠閑的坐在櫃台後,靜靜等待顧客上門,古董這行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而白勝直到現在都沒有開過張。
時間慢慢流逝,一上午就這麼過去了,眼看著到了飯點,白勝起身正要暫且關門,去對門的徐記老店吃湯包,房門突然一響,走進一個土裏土氣的老農。
老農身穿一身土黃色衣服,腳上穿著一雙麻鞋,鞋上帶著一腳的泥土,憨厚憔悴的麵容有些坎坷不安,雙手死死的抓著一個帆布背包。老農進入店鋪立刻走到我麵前,張嘴問道:“小兄弟,快叫店裏的老板過來,我要出手幾件古董”。
“這位大爺,我就是這店鋪的老板,你有什麼物件可以讓我長長眼。”見到生意上門,白勝立刻走出櫃台,帶著老農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老農看了白勝一眼,神色有些猶豫,他的年紀讓老農很是不信任,見此情形,白勝連忙開口道:“大爺,我集寶齋也是老字號了,你去打聽打聽,從沒出過什麼差錯,不是我自誇,在古玩這行我也是小有名氣的”。
老農聽後,麵色稍稍放鬆,他抬手將背包放在木桌上道:“那小兄弟給我看看裏麵的古董,到底值多少錢?若是價格合適,我就賣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