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開始之前,這裏會首先解決大家對夏商曆史的幾個疑問和爭議。
一、關於曆史上的夏朝是否還屬於上古,在史學界一直存有爭議。
有關上古和中古的分界線,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根據目前最高史學權威《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22卷本),上古和中古史的劃分是以秦皇朝為界的,即先秦史就是上古史。中古就是滿清皇朝1840年以前,直至秦皇朝。
第二種說法,是采用歐洲曆史的學說,世界上古史是世界範圍內的原始社會與奴隸製社會發生、發展和衰亡的曆史。而歐洲的奴隸製衰亡是以公元476年為標誌的。故此,第二種說法是公元476年之前是上古史,之後是中古史。
由於我國對上古、中古的劃分尚有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奴隸製和封建製的劃分問題,即中國古史分期問題,到現在還沒有最後確定。
我就暫時以《中國通史》為準,將夏朝歸為上古時期了。
—————————————————
二、關於本書的主要曆史資料依據。
《竹書紀年》相傳為戰國時魏國史官所作,記載自夏商周至戰國時期的曆史。
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foubiāo)在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裏所發現。
是現知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在研究夏代的年代問題上有其特殊意義。
由於它所著年代更早,且是在司馬遷過世後才現世,裏麵有很多都是司馬遷未知曉和考證的曆史。
所以我個人認為他的記載應比《史記》更具真實性(盡管它有很多記事都因與中國推崇的儒學理念相背,而被古今大多數視作反書慘遭迫害千年)。
在我的文裏,《竹書紀年》與《史記》《夏本紀》記錄衝突相悖之處,我會全以《竹書紀年》為主,兼以參考一些考古類書籍。
對於春秋以前的曆史,我是堅定的《竹書》派,《史記》派的忍一忍吧……
————————————————
三、關於夏商所尚顏色的爭議:
很多人說夏尚黑,其實不然。
秦朝尚黑行水德,這是一定的了。由秦朝按五行相克向上推算——水克火,周是火德尚紅色;火克金,商是金德尚白色;金克木,因此夏應該是木德尚青。
也有傳說大禹曾碰到過青龍,所以夏自最初就是尚青的。
故而夏的旗幟和君王的衣服是青色,商的旗幟和君王的衣服是白色。
(這五德相克弄不明白的,可以參考我的另一本書《大秦寵婢》(《醉秦瑤》)的第181章五德興國,裏麵有詳細的解釋。
————————————————
四、關於主角們名字的爭議(這時的人稱氏不稱姓,詳見第一章開頭):
1、伊尹:
伊尹奴隸出身,原本沒有姓氏和名字,相傳他生於伊水附近,所以被人稱做“伊”。
甲骨文中提到伊尹幾乎都以單字“伊”居多。
有人說他名“摯”。其實“摯”是好友的意思。與其說是名,倒更像是愛稱。
商湯啟用伊尹,將他視作親密無間的朋友、師長,故稱他為“摯”——“伊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