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零壹】 ...
康熙三十二年,秋夜。
三阿哥胤祉方於府中送走了幾名門客,回房正欲掩門,卻聽得門外一個聲音道:“枉費我在此處待了這麼許久,三弟竟欲將我關在門外?”
胤祉微微一怔,探身朝門外望去,還未及開口詢問,便見一人從夜色之中閃身而出正含笑望著自己。
“太子?”待到看清來人麵目時,不由訝異地喚出聲道。隨即皺了皺眉,朝他身後望了望,“怎麼也不見下人來報?”
“是我的意思。今日回宮,順道來看看三弟罷了,何需大動幹戈?”然而話一出口,才意識到,此處距東宮,是如何也稱不上“順道”的,便輕笑了一聲,倒是極不生分地徑自步入胤祉房中。
胤祉素知太子的這般性子,倒也不怪。看著那一身黑色錦緞的高大背影,反倒是露出笑意,隨後跟進房去。
“我離京月餘,三弟這裏倒仍是這副樣子。”胤礽走進房間,隻見室內檀香嫋嫋,陳設古樸,目光所及之處無不俱是書冊,不由得回身笑道,“不知道的,倒還以為錯走了誰家科舉子弟的書房。”
“我這書呆子脾性,自然隻能與書為伍了。”胤祉緩步走過來,將手中的茶碗遞到胤礽手中,微微笑道,“太子又不是不知。”
胤礽接過茶碗,隻見碗中茶水青碧,細葉打著旋兒,正徐徐沉入杯底。頓了頓,抬起眼,目光一觸及對方麵上的溫潤笑意,原本想說的話頃刻便忘了大半。
此時隔得近了,胤礽方才看清麵前的人,今日仍是一襲石青色長衫,襯得身形頎長瘦削。皇家貴胄之身,舉手投足之間,自是與生俱來地便要添了幾分閑雅貴氣的。然而他待人平易,言語平和,麵上幾乎無時無刻不是一副溫潤笑意。
不過十六歲的年紀,卻已可稱博覽群書,無所不知。然而他為人低調無野心,對朝中政事亦是並無太多興趣,故終日隻是同府中留作門客的寒門學士們做做學問罷了。
此事宮中上下素是知曉的,連皇阿瑪對此似是也默許下來,便也未曾交付他何等重任,隻是由著他的性子這般埋首書卷。
這般情狀,比起皇子而言,更多的倒當真像個書生。
然而身處高牆之內,性子卻仍是這般淡泊的,除了自己這三弟,大概也不會有第二人了罷。便連他這府邸院落,每每跨入,其內竹影軒窗,流水山石,都仿佛隔絕了俗塵喧囂,徑自成了一方桃源。
或許應是因了這般緣故,才讓自己對此處,這般頻頻掛懷罷。以至於這今夜回宮之後,還未回府,還未同皇阿瑪請安,便倒先來了他這裏。
胤祉見胤礽半晌無話,似是陷入思量,便亦不再多做言語,隻是靜靜地看著他,。片刻之後,方才站起身子,徐徐走到書架旁,隨手拿起一本書冊。
然而未及打開,便驀地感到一人自身後緊靠過來,肢體相貼之處,觸♪感溫熱。隨即兩手自自己身側伸出,輕輕奪過那書冊,卻不收回,仍是在自己身前不緊不慢地翻開來。
背脊緊貼著前胸,雙臂環在兩側,儼然一副似抱非抱的姿態。胤祉起初稍稍一驚,然而很快卻隻換做一派笑意,便亦是半倚半靠地貼著對方,就這他翻開的書頁,垂眼徐徐掃過其上字跡。
隱約嗅見幾縷檀香氣息,胤礽本能地欺近了幾分。他總是好奇,這清幽淡雅的香氣究竟是來自這房中,還是已然浸染進了麵前這人的身心。然而俯下-身子,看清了書冊上的文字,卻不由笑道:“三弟何時卻又對曆法生了興致?”
“那日同人論及曆法一事時,記起《夏小正》一書中,以月為序,對星象、氣象、物候、農事等多有記載,便……”胤祉徐徐道,然而話至一半,噴薄在脖頸上處溫熱氣息,卻讓他不由戛然而止。
“這數月來,三弟腦中……莫非便隻有這些典籍?”循著那檀香的氣息,臂膀不知不覺間,已然環在了對方的腰身。熟悉的觸♪感,頓時布滿了掌心。
而胤祉聽出他話中之意,卻隻是合了書,側過臉來,慢慢笑道:“自然不是。”
“那除此之外,卻還有什麼?”胤礽不罷休,縛緊了懷裏的腰身,仍是繼續問道。
而胤祉卻隻是彎起嘴角,極淺地露出一笑。
分明有意留下半句話頭,卻偏偏不繼續。胤礽素知他的性子,也不惱,隻是附在他耳邊低低道:“讓我猜猜……可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胤祉聞言仍是不答,轉過臉去,麵上的笑意卻已然明顯了幾分。
*****
次日,胤礽入宮見過康熙複命之後,便迫不及待地胤祉府邸。
其時胤祉正在後園中同其門客們一道,圍著石桌品茗茶,論學問。言歡暢談之時,忽聞下人遠遠的一聲“太子殿下來了”,方一抬頭,便見胤礽興衝衝地大步而入。未及反應,身邊的門客們早已驚得紛紛跪下。
胤礽垂眼看了看他們,道了句“起來罷”,便徑自走到石桌的一側坐下。伸手拿過胤祉麵前的茶碗,放在鼻尖處輕嗅,又抬頭望著胤祉笑歎道:“西湖龍井?當真是好茶!”